一位,是通過近衛前久為引薦人的吉田宗桂。
其家族世代都是京都名醫,是皇家、公家、將軍家的座上客。
他本人不僅曾擔任過第12代將軍足利義晴的侍醫,更是出訪過兩次大明,在天文十六年(1547年)還為明世宗治療過疾病。
因醫術高超被譽為“日本名醫”,靠著明世宗賜予的豐厚獎賞,回到京都開了家醫館。
另一位,是通過足利義輝為引薦人的茶屋四郎次郎。
他的名號“茶屋”,并非是從事茶屋生意,而是因為將軍足利義輝經常光顧他的宅邸喝茶。
他本名中島明延,其父是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的家臣,標準的武士出身。
然而,信濃國被武田晴信(武田信玄)侵占,小笠原長時逃到幕府尋求庇護。失去了領地和收入,家臣們也難以繼續維持生計。
為了謀生,中島明延放棄了武士的身份,開始從事吳服(和服)生意,取名茶屋四郎次郎。
筒井順慶望著兩人恭敬而略顯拘謹地行禮,心中不禁感慨。
他們之所以來到這里,正是因為京都連年戰亂,城中一片荒蕪,餓殍遍野,連天皇都不得不靠售賣字畫來維持生計。
飯都吃不飽,茶屋四郎次郎的吳服自然生意慘淡,急需尋找新的機遇和庇護;
而吉田宗桂卻因戰亂而生意興隆,但也急需穩定的支持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們先是來到城下町,各自開了間吳服商鋪和醫館,以證明自己的財力。
加上他們不僅有能力為筒井家提供軍需藥品,還具備日常商品的經營能力,更帶著大人物的推薦信。
此時,這兩封珍貴的推薦信,正握在筒井順慶的手中。
按照武家的理念,武士不能直接參與買賣,這是傳統與身份的約束。
因此,必須通過自家的御用商人,來進行物資的采購與供應。
如今擺在筒井順慶面前的,是決定是否將這兩位商人,納入御用商人的行列。
他深知,這不僅是對兩人能力的評估,更是對筒井家未來商業發展的一次重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