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倉重信停下腳步,微微低頭詢問主公的用意:“屬下不是很明白……”
他的確不明白,現如今各家的家臣們,都是各自生活在自己的知行地,為什么還要在多聞山城里給他們提供居所。
筒井順慶的嘴角微微上揚,緩緩解釋道:“右近,你應當明白,如今已是戰國亂世,局勢瞬息萬變,稍有不慎便會陷入困境。”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若是能將家臣們聚居于城下,便能在戰時迅速將他們緊急動員起來,形成強大的守備力量,也就能避免筒井城那次的覆轍了。”
松倉重信微微一愣,隨即露出欽佩之色:“主公高瞻遠矚,屬下愚鈍。如此一來,多聞山城也將更加堅不可摧了。”
筒井順慶看他如此明白事理,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其實,這項制度叫“家臣集住”,是隔壁近江大名六角定賴首創,巧妙的蘊含了軍事和政治的雙重手段。
從軍事角度講,一旦有事,不僅能快速集結家臣及其部眾,便于守城。而且征調各地軍隊也會非常快捷,因為各家的主子都在城里。
從政治角度看,這有利于將附屬的地方豪族納入家臣體系,還能監視那些心懷不軌之人。
說句難聽的,住在山腰二之丸、山底三之丸的家臣們,他們在家中的吃喝拉撒,都被山頂的本丸看得清清楚楚。
一旦有人想謀反,大名便能在第一時間,派出自己的直屬武士將其殲滅。
“哦對了,你只需要給他們劃出地皮,房屋讓他們自己建。”筒井順慶還不忘再剝削一下。
“是,這是做臣子應該的。”甚至松倉重信還認為他們應該感恩戴德,這可是主家恩賞的“宅基地”啊。
筒井順慶又給松倉重信灌輸了一些新的建城理念,比如圍護結構不再使用傳統的木柵欄,而是采用一種新型的土塀結構。
這種土塀的圍墻,類似于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墻體。
墻體中心以竹條作為支撐,類似于鋼筋的作用,再用泥灰填充、包裹,起到類似混凝土的固定和保護作用。
筒井順慶對城池圍墻的這種升級設計,主要是為了抵御鐵炮的穿透力,從而增強城池的防御能力。
“主公高明啊,這樣守軍就能躲避鐵炮的射擊了。”松倉重信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不僅如此,在城墻和城門的側方,再給我建造一些防御櫓。不要采用傳統的那種單一豎立的箭樓,而是設計成長屋結構。”
“這樣一來,上層可以用于監視和射擊敵人,下層則可以存放武器彈藥,還能供守軍駐守和移動。”
“這種櫓就叫天聞櫓吧。”筒井順慶是越說越快,松倉重信也飛快地記錄著。
“最后的一點,城下町一定要給我規劃好街道和各町區。就沿著南面給我一直鋪到興福寺去。”
“先建造必要的宿場驛站,給他們免稅,一定要在短時間內讓他們做大做強,這樣就能更快的吸引商人和手工業者。”
“寺社町贈給胤榮大師,我答應幫助他創立寶藏院。”
“在各町區的運營上,集市、商業區收市場稅,倉儲、民區收租金。”
筒井順慶如此密集的新思路,讓松倉重信的敬佩之心猶如滔滔江水。
甚至他已經能預想到,由家臣的家子郎黨、寺社的法師信徒、宿場的商販旅人、民居的織席販履,共同構成的城下町,將呈現出一幅多么繁華的生活百態。
其創造的財富,將連綿不絕的流入筒井家的口袋,滋養著筒井家的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