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城的選址,關乎著筒井家的未來興衰。
既不能太過偏遠,否則對家臣、豪族的掌控力便會大打折扣。
又不能離敵對勢力太近,否則會頻繁遭到侵擾,導致城下町無法順利發展,進而影響整個領地的繁榮與穩定。
歷史上,筒井家就因不堪忍受松永久秀的頻繁入侵,被迫遷都至郡山城。
于是,筒井順慶第一時間就來到郡山町的村落,進行考察。
郡山城的位置很容易確定,它坐落在筒井城東北方向不遠處,位于秋筱川與富雄川之間、西京丘陵南端的突出位置。
但當筒井順慶實地考察后,卻發現這座郡山城的位置,其實并不理想。
這座小山丘,說好聽點是建了座平山城,但其實跟平城沒什么兩樣。
而且,它距離松永久秀的勢力范圍仍然很近,從戰略角度來看,與留在筒井城沒什么本質區別。
回想起筒井城淪陷的那一日,自己從“狗洞”屁滾尿流的逃出去,筒井順慶就對這類城池毫無安全感。
發誓一定要建造一座堅不可摧、易守難攻的理想居城。
所以,郡山城直接就被筒井順慶否決了。
在隨后的日子里,筒井順慶等人幾乎踏遍了大和國的山川河流,終于找到了一個既能保障安全,又能利于發展的理想位置。
這是一座海拔115米、相對高度30米的山,位于奈良盆地北部,非常適合建造平山城。
站在山上眺望,北面是木津川中游的良港:木津,東面是通往奈良的入口:奈良坂;
東南方向俯瞰東大寺,南面俯瞰興福寺,西南方向俯瞰奈良町,這里簡直就是大和國的心臟地帶。
“左近、右近,你們覺得此地如何?”筒井順慶開口問道。
松倉重信擅長內政,他一眼就看出了此地的諸多好處,說道:“主公,這里的確非常適合作為居城?!?/p>
“哦?說說看?!蓖簿槕c饒有興致地看向松倉重信。
“主公請看。”松倉重信指向江面上來往的船只:“開采自伊賀、大和的木材,都需要通過木津川,運往京都和堺町?!?/p>
“如果我們在此設卡,向來往船只征收關所稅,必然能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p>
“松倉大人說得沒錯。”島清興也附和道:“還有這進出奈良的奈良坂,是陸路運輸的必經之路,同樣可以設卡征稅?!?/p>
“嗯。”筒井順慶認同的點頭:“不過這些都是小錢,我準備在城下發展商業町。”
“商業町?”島清興和松倉重信互相對視一眼,這觸及到了他們的知識盲區。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的稅收主要有兩種:
一是年貢米糧與勞役征發,主要有“六公四民”、軍役、普請役(無償參與修城、道路、水利工程)。
二是雜稅與臨時稅,主要有棟別稅(房產稅)、關所稅(通行稅)、段錢(土地稅)、矢錢(臨時軍費),兵糧米(臨時征糧)。
但這些賦稅細品之下,大部分都是割農民的韭菜,而針對商人的市場稅,此時都還沒有出現。
甚至就連城下町,放眼當下(1560年),整個日本只有少數幾座,如一乘谷城(朝倉)、駿府城(今川)、小田原城(北條)。
雖然都十分繁華,卻還是以關所稅為主,沒有形成規范的市場稅。
所以此時的島國武士,他們腦中完全沒有怎么從商人身上獲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