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的突然回滿,讓戰甲脫離了因燃料不足的墜毀危機不說。
連帶著被洲際導彈攔截的危險,也成功躲過了。
雖然這事兒,可喜可賀,但唐國森,羅城等科研專家,卻怎么想,都覺得有點恐怖。
“我是沒想到,那么多的逆天功能之后,它竟然還能冒出來個自主充能?”
“這戰甲的能量到底是什么啊,什么樣的能源才能讓它產生內循環呢?”
“內循環多半不太可能,有沒有可能是內部攜帶了轉化裝置,將動能轉化為了額外電能,能夠暫時供給戰甲運行?”
“我覺得是不是有備用能源啊?主能源用完了,備用能源就頂上了?”
就在幾人一頭霧水時。
通訊器那頭的柳如煙突然插話道:“看面板,這些燃料能量,好像都是戰甲胸口的圓形裝置提供的。”
“咦,這個觀測面板還能點開的嗎?哇,這個圓形裝置竟然也叫方舟反應爐哎,我剛想說它跟電影里一樣。”
神馬???
唐國森,羅城幾人人傻了。
跟電影里一樣可還行吧?
雖然戰甲是同款的,但要是這能量核心,方舟反應爐也跟電影里一樣,那就太嚇人了。
羅城第一個搖頭否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就是個科幻超級英雄電影而已。”
“包括方舟反應爐這種東西也是虛構的產物,現實中反應堆是不可能做得那么小的。”
身旁的專家點頭同意:“是這樣,空間越狹小,等離子體越不穩定,需要納米級的磁約束以及超智能ai的實時監控,可要是達到那種程度,就必須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
唐國森的語氣也很干脆:“雖然這個戰甲很逆天,但你要說,它的能量源,是基于可控核聚變技術微型化誕生的,那我是絕對不信的。”
也不怪專家們不信啊。
主要,方舟反應爐這玩兒,是跟可控核聚變技術掛鉤的。
只有可控核聚變技術,才能將核聚變反應堆的微型化,化為可能。
而當前,可控核聚變技術,卻是各國都頭疼的問題,有諸多挑戰急需攻克。
那可是世界頂尖人才都無法短時間內攻克的問題。
要是這戰甲,真的搭載了以可控核聚變為基礎的微型冷核聚變裝置。
那可就足以把所有科研界人士的三觀給炸得粉碎了。
“這樣啊?”專家們說得柳如煙也聽不懂,她僅是能靠自身的認知,實話實說。
“可我看它的運行監控,還蠻流暢的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