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每次只要周圍人提及盛淺予,導師便
60年代大院假千金(9)
農科院里有宋家人。
是宋佳女的大伯宋金城,不巧,對方是帶領她的研究小組組長。
她不管是資歷還是年齡,都差一大截,所以只以邊緣助手的身份在參與實驗項目。
有人欣賞她,就有人不服她。
她不是金子,做不到人人喜歡。
那些不服的,不喜她的,多是年齡上來才爬上科研人員的位置,還因為能力問題,無法往上升,當然,其中也有運道元素。
盛淺予被當雜役般使喚,不是去倒水,就是幫忙遞東西。她沒有任何怨言,只是安靜地做事,看著實驗進度。
漸漸的,他們小組對她有所改觀。
“年齡小是小了點,但人家是真的認真,還很安靜。”
“沒給咱們帶來任何麻煩……”
“得了吧,她才多大,我們這般大的時候,還在讀初中呢。就算進了農科院,誰不是從基層開始做起的?不能因她年紀小就多有照顧吧?”
……
盛淺予撞破過這樣的閑言碎語,都是視若無睹地借過,走了,仿佛這些人討論對象不是自己般。
這樣清冷的性子,倒讓討論的人滿臉漲紅,他們都二三十出頭的人了,居然去討論人家一個十四歲的小丫頭,別說她有沒有能力進農科院,進他們科研小組,光是這份心性,他們也比之不及。
于是,這樣的討論聲越來越小,直至有些人即便心里不滿,但嘴上再也沒說過詆毀的話。畢竟以他們的身份,當那連自己都看不起的長舌婦,是掉價的行為。
知曉此番后續的宋金城在老宋家發了好大一通脾氣。
遠在軍營的陳舟也聽聞了這件事,特地打電話到肉聯廠,挑的是她下班的節點。
盛淺予雖然沒正式參與科研項目,但了解到是與番薯培育有關后,腦海中匯聚相關知識。在腦海中進行相關實驗,推翻再重創,失敗后再接再厲,反反復復。還要考慮這個時代科研進度的合理性,不能一次性創到最高點,引人懷疑不說,還改變了時空……
盛淺予腦袋空白了下,意識到自己身份也不簡單,沒再細想,尊崇本心和下意識來。
她眸光在旁人看來有些呆滯,也不知在想什么,直到供銷社叫了她好幾聲,路過一個認識的,實在看不下去了,才拍了下她肩頭。
“淺予?在想什么呢?”
盛淺予目光這才逐漸恢復清明,道:“嬸嬸。”
“有你的電話。”對方指了下供銷社的方向,道。
“謝謝嬸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