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頸藤壺是國外的叫法,因為長得像佛手和狗爪,本地人一般叫它佛手螺或者是狗爪螺。
鵝頸藤壺,據說和螃蟹是親戚,吃起來口感和味道和蟹肉有點像,不過要更加鮮甜一些,直接清蒸就很好吃了。
它們主要分布在海浪頻繁的礁石縫隙里或者是懸崖峭壁上面,靠捕食浮游生物為生,一般海浪越大長得越好。
但是因為通常生長的地方都十分危險,因此采摘難度很大,而且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采鵝頸藤壺而喪命的。
鵝頸藤壺味道非常鮮美,又因為它的外形,素有“來自地獄的海鮮”之稱。
因為味道鮮甜無比,鵝頸藤壺在歐洲一直備受追捧。
而且又因為采摘難度過大,據說在歐洲那邊一斤可以賣到上百塊歐元。
鵝頸藤壺在國內的價格也十分昂貴,身價和小青龍差不多了。
洞口左右兩邊都長了不少的鵝頸藤壺,爺孫倆正好一人一邊。
陳芷瑤先是用手摳了一下,發現吸附得還挺牢的,一個也沒有摳下來。
這東西不僅味道和蟹肉差不多,它的殼也和螃蟹殼一樣,看著薄但是非常堅硬。
想了一秒鐘,陳芷瑤馬上就從水桶里拿出一把沙鏟,一鏟子下去,可以撬下來好幾個。
“咔嚓”
“咔嚓”
這些小寶貝紛紛被陳芷瑤用鏟子鏟了下來,過程還挺解壓的。
見鏟子還挺好用的,陳芷瑤樂呵呵地朝身后的爺爺提醒道:
“爺爺,這佛手螺用沙鏟來鏟比較快。”
“還用你說,當年我去外海采佛手螺的時候,你爸都還沒出生呢。”
陳爺爺說得一臉的自豪,手上的動作絲毫沒有影響,一鏟子下去就是一小塊的鵝頸藤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