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裴清殊選擇一鼓作氣是對的。
當北夏不復存在之后,和吐蕃苦戰(zhàn)了數(shù)月還不分勝負的大宛也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他們給吐蕃和大齊都送來了議和書。
要說有些大臣也真是奇怪。當初不讓裴清殊繼續(xù)北上的是他們,現(xiàn)在裴清殊贏了,膨脹了的也是他們。
當初反對裴清殊征戰(zhàn)北夏的那些人,現(xiàn)在開始反過來建議裴清殊繼續(xù)去征討大宛。要是能將大宛也吞并了的話,那大齊不就是當之無愧的天xia第一大國了嗎?
但裴清殊并沒有接受他們的提議。
裴清殊并不是一個十分貪心的人。或者說,他是一個十分現(xiàn)實的人。
他認為此役能夠解決北夏這個心腹大患,已經(jīng)滿足、甚至超過了他的預期。再一kou氣吞并掉大宛,這是不現(xiàn)實的。
所以他接受了大宛的議和。當然,是有條件地接受。
從此之后,大宛每年都要向大齊j貢a匹、香料、pi貨和金銀制品等貢品。
這于大齊而言,又是一筆極大的財政收ru。
不僅如此,大宛還要允許大齊在大宛開書社、建書院,宣傳中原文化。
裴清殊相信,只要有這些zuo基礎,將大宛納ru版圖,也不過是早晚的事qg而已。
至于現(xiàn)在,他要履行對公孫明的承諾,回京主持雍定十三年的科舉了。
……
返程路上,敬坤好幾次yu言又止,最后還是沒忍住問裴清殊:“父皇,兒臣有一事不明。當時父皇明明可以活捉呼屠吾斯,卻并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