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郡一戰竟折損我七千兵馬!”
“該死的袁紹,他怎么會忽然變得如此難纏!”
和之前一路高歌猛進完全不同,這段時間來他和袁紹的戰事屢屢失利,令他不得不放棄在河間郡取得的數座城池,無奈退出冀州,縮回易城。
如今的袁紹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在損失了數位心腹謀士之后,反而變得越發難對付了。
眾將聞言皆面面相覷,他們也很疑惑。
公孫瓚自從得到賈詡之后,可謂是屢戰屢勝。
而袁紹再失去了幾位心腹謀士后,卻能愈戰愈勇,轉敗為勝。
這么詭異的事要是說出去,都沒人相信!
賈詡搖著羽扇,不緊不慢道:“袁紹麾下謀士如云,每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大才。”
“但奈何謀士雖眾,彼此之間卻互有嫌隙、意見不合;加上袁紹本人好謀而無斷,往往做出錯誤的抉擇,因而在對外時才會屢屢受挫。”
“如今袁紹麾下的謀士已經在鄴城事變中死得差不多了,前些時日沮授也兵敗身亡,眼下他身邊的心腹僅有田豐而已。”
“田豐亦是大才,只不過建言屢屢不受袁紹重視。可如今袁紹只能聽從田豐之言,自然不同以往。”
賈詡在袁紹麾下也呆了不短時間,對于袁紹的問題他簡直門清。
這次袁紹損失眾多賢才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件好事,單憑田豐之能完全足夠輔佐袁紹。
再加上袁紹本就兵強馬壯,因而這回該輪到公孫瓚受挫了。
“還能這樣?”
公孫瓚聽完賈詡的分析后頓時傻眼了。
他本以為袁紹麾下謀士損失殆盡后,擊敗袁紹會變得更加容易,結果事實卻完全相反。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事?
這時候公孫范匆匆跑來,說道:“將軍,斥候傳回了線報,袁紹已經開始往前線調集糧草,接下來可能要大舉來犯!”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心中都是一沉。
公孫瓚的臉色更是瞬間鐵青了下來。
前些天河間郡一戰他損失了七千兵馬,眼下易城僅僅只有一萬大軍,如果袁紹大軍來襲,易城根本抵擋不住!
“傳我軍令,立刻從薊縣調一萬兵馬過來!”
然而公孫范卻搖了搖頭,一臉苦澀地說道:“將軍,看袁紹大軍的動向,不出三日必然會大舉進攻,現在從薊縣調兵已經來不及了。”
薊縣和易城一個在幽州中心,一個在幽州邊境,少說都要十日路程,根本不可能及時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