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太史慈聞言大吃一驚,“這……袁紹父子自相殘殺、袁紹被趕出鄴城,竟然是鄴城天子在背后謀劃?這怎么可能?”
他無法想象,一個被迫逃到鄴城、毫無根基、且受制于袁紹的天子,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布局。
這可不是簡單的藏拙二字能概括。
“千真萬確。”
孔融感慨萬分道:“那位天子xiong有雷霆引而不發,抓住機會便龍騰九霄,當真是雄才偉略的一代帝王!有如此雄主,實乃大漢之幸也!”
他可以想象得到,天子定是在背后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隱忍和努力,慢慢積蓄力量,才有現在的這份結果。
這份手段、這份心性,完全當得起“雄才偉略”這四字!
太史慈聽到孔融這番話,不由得眨了眨眼睛,他看得出來孔融心里更加認同這位天子了,甚至都說出了“大漢之幸”這種話。
孔融并沒有察覺到自己言語的變化,繼續說道:“現在陛下欲要掌控鄴城進而使冀州復歸漢室,如今已令呂布派大軍過去駐扎,以防袁紹回攻。”
“但呂布大軍欲前往冀州,必然要從兗州或青州經過。為了大軍能順利過境,陛下讓我在北海郡起兵,奪取周邊郡縣,以此吸引袁譚的注意力,好讓呂布的大軍通過。”
“我當下猶豫糾結的正是此事……子義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么?”
孔融實在難以做出決定。
他仿佛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當初在鄴城、面對劉協質問的時候,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掙扎,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其實國相心里已經有答案了。”
太史慈對孔融微微一笑,“國相若不想幫助天子,那又何必糾結?您的猶豫就是選擇。”
“我覺得國相不必考慮太多,不如遵循本心一次。”
太史慈將問題重新拋了回去。
孔融陷入了沉默,他一手扶著桌案,一手摩挲著手里的圣旨,腦海中不時閃過劉協曾對他說的那些話。
“回去后好好經營北海郡。”
“朕要讓你看看,朕是如何誅殺曹賊和偽帝,掃滅不臣、重整山河!”
許久之后,孔融目光堅定了下來。
他轉身從腰間解下兵符,將其放在太史慈手上,然后沉聲說道:“子義,我將兵符給你,郡內那五千人馬……就交給伱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太史慈哪里還不明白孔融是什么意思?當即抱拳道:“國相放心!慈定不辱使命!”
說罷便轉身離開了書房。
目送太史慈離去,孔融只感覺心中一陣輕松,他看著桌上的圣旨喃喃自語道:“即便我錯了,對不起大漢歷代先帝,卻也對得起漢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