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開口之后,袁紹卻老神在在,并不開口表態,而是由一旁的高干說道:“陛下,臣請領一萬精兵前往益州,討伐張魯!”
話音落下,劉備也得做做樣子,與他針鋒相對,出列道:“陛下,并州邊防之責甚重,并州牧豈能分心他顧?領兵一萬前往益州,必然會造成并州防備空虛,給了異族可乘之機,令并州百姓徒遭禍亂。”
“而且區區張魯,還用不著如此興師動眾,臣領四千精兵前去平叛足矣。”
即便心知袁紹已經脅迫了劉協,但劉備還得努力爭取,否則過于反常必會引起袁紹警戒。
“邊防之事還用不著荊州牧操心。”
高干眼中閃過一絲冷色,淡淡說道,“我經營并州多年,并州周邊的異族早已被我討伐過數次,我不去征討他們已經是他們的幸事,他們豈敢入境來犯?”
“況且張魯眼下雖然還未發展壯大,但卻不可不重視,黃巾之禍就是最好的例子,必須要派大軍討伐!”
“荊州牧區區四千人馬,合該去荊州赴任,討伐漢中之事,還是量力而行吧。”
高干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這番話里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在嘲諷劉備自不量力。
你連去荊州赴任都做不到的喪家之犬,還好意思狺狺犬吠?
而且他還拿黃巾之禍來舉例,這一點也占據大義。
想當初黃巾之亂,一開始也就是張角在傳播太平道,沒有人重視,等到反應過來時已經如燎原之火不可阻擋了。
誰知道這個五斗米道,會不會就是下一個太平道?
張魯又會不會是下一個張角?
“哼!兵馬而已!”呂布聞言不屑地看向高干,出聲力挺劉備,“本將軍麾下不缺兵馬,若是荊州牧人手不夠,我借給他便是!”
“你……”
高干十分惱怒呂布跳出來支持劉備,還想出聲辯駁,卻被劉備給打斷了。
“并州牧不妨也問一問益州牧的意見,看看他認為誰更合適平叛漢中?”
壓力和一下子全給到了劉璋身上,劉氏豎子就該這個時候站出來當個抗壓工具人。
殿內眾人的目光頓時看向劉璋。
見所有人都看向自己,劉璋有些糾結,他的目光在劉備和高干之間來回游離。
從實力的角度出發,讓高干前去平亂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但從關系上來說,他更傾向于劉備,畢竟是同宗之人,比高干更值得信任。
猶豫許久后,劉璋才開口道:“陛下,臣以為……請荊州牧前去平叛為好,不必麻煩并州牧興師動眾。”
他最終還是選擇相信劉備。
因為高干要是領一萬精兵去益州,他心里覺得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