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來就是各路諸侯中最強的。
如果不是因為受到幽州公孫瓚的牽制,他早就揮師南下,奪取中原了,根本沒有人能夠阻擋的了他。
而首當其沖的就是許縣。
曹操和袁紹手中都有天子,二人早已勢同水火,容不下彼此。
“文若的意思是,讓我去幫助公孫瓚對抗袁紹?”曹操皺著眉說道。
荀彧點頭道:“正是如此。袁紹雖一時戰(zhàn)敗,但并不代表他攻不下幽州。公孫瓚雖強,但絕對擋不住袁紹。兵敗只是遲早的事。”
“等到來年開春,袁紹再度集結(jié)大兵挺進幽州,公孫瓚怕是要擋不住了。”
“司空與公孫瓚,可謂是唇亡齒寒,萬不能坐視公孫瓚被袁紹所滅。”
曹操聞言,陷入到了猶豫之中。
荀彧說的道理他固然明白,但公孫瓚剛剛參拜了鄴城天子,他這時候主動湊上去幫忙,心中怎能不惱?
荀攸看出曹操心里的顧慮,繼續(xù)勸道:“公孫瓚參拜偽帝是被逼無奈,司空此時若是向他示好,那他未必不會轉(zhuǎn)而認可陛下。”
“如此一來司空既得到了公孫瓚的支持,又能和他互相聯(lián)合,前后牽制袁紹的手腳,于眼下局勢大為有利。”
袁紹打公孫瓚,那么他們就幫公孫瓚。
袁紹打他們,公孫瓚就背后捅刀!
袁紹雖強,但還沒有強到能同時開兩條戰(zhàn)線并取勝的地步,不然這次也不會在幽州失利了。
而且要是真到了全面開戰(zhàn)的時候,其他諸侯也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因為沒人會愿意看見袁紹一家獨大。
“文若和公達言之有理。”
得知其中利弊,曹操心中的些許不快也隨之消散了,“我明日便修書一封命人送去幽州交與公孫瓚。就是不知他心中會有何打算,是否會真心與我聯(lián)合?”
荀攸笑道:“公孫瓚身處幽州,孤立無援,不和司空聯(lián)合就只有被吞并的下場,他豈會愚蠢到想不明白這一點?”
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分析,公孫瓚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他和曹操,屬于唇亡齒寒的關(guān)系。
并且他是唇,曹操才是齒。
確定下此事,曹操又問道:“元讓的近況如何了?我聽聞他自從戰(zhàn)場回來后,就一直在家酗酒,到底怎么回事?”
他最近太忙,都沒顧上關(guān)心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