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做官,都要舉孝廉。
此時孝道的觀念甚至比忠君愛國還要深入人心。
弒殺父母,絕對是天地不容,將被天下人唾棄!
某種意義上來說,百姓對于弒父殺母之人,厭惡程度絕對遠在董卓這等奸臣之上。
賈詡也擔心這以子弒父之計,會遭到劉協的厭棄,甚至連帶對他自己都心生惡感。
看著賈詡忐忑的表情,劉協哪里不知道他心中的擔憂。
微微一笑,給了他一個定心丸:“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此計雖有傷天和,卻不傷文和。”
“陛下圣明。”賈詡躬身一拜,傷不傷天和他不在乎,只要不傷文和便好。
此時他腦海中再次不由自主想起郭嘉的天子十勝論。
陛下自然超脫、不拘小節,此是道勝。
劉協問道:“以誰弒父?袁熙么?”
袁尚雖為幼子,卻因容顏俊美,受到袁紹的偏愛。
袁熙乃次子,大哥袁譚過繼出去,他便是實際上的長子。可卻是袁紹三個兒子里最不受寵的那個。
可他固然對袁紹有怨言,也不可能喪心病狂到弒父的程度。
賈詡點頭:“正是!”
劉協皺了皺眉,“袁熙雖覬覦繼承人之位,但如何敢做出弒父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若是其他朝代,劉協一點都不會懷疑。
后世子殺父,父殺子的事情發生的太多了。
可漢朝卻鮮有弒父案例發生。
不等賈詡開口,郭嘉先一步說道:“陛下至純至孝,卻小瞧了人心的貪婪。只要讓袁熙看到一個能夠繼承袁紹基業的機會,即便他不愿弒父,他身后的人也會逼著他去做。”
郭嘉年齡雖不到而立之年,可閱歷卻非常豐富。
這些年他見過太多丑陋的人和事,深刻知道人心險惡。
黃巾之亂時,他親眼見過易子而食的場景。
只要收獲足夠大,他絲毫不懷疑袁熙弒父的決心。
劉協點了點頭,“那便辛苦奉孝和文和依計行事。”
于是,賈詡和郭嘉兩人,在宣室就袁熙弒父一事,進行詳細周密的布局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