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厭雖只是點點頭,喚了聲“曹公”,可比起平日在朝中的淡漠已是極為有禮了。
曹德江笑道:“來者是客,坐吧。”
三人落座之后,棠寧便主動解釋了來意:“今日冒昧打擾,是因為城南的書院快要建成了,先前曾與曹公約好書院建成,由您替書院的文德碑立字,而且書院建成之后便要招生,不知您先前提過的那位施先生可到了京城。”
曹德江聞言一怔:“書院建好了?這么快?”
他原想著那書院少說也得半年多時間才能建成,若是慢些一兩年也不足為怪,可是從陸家“贈書”到現在還不到兩個月,這未免也太快了些。
棠寧柔聲說道:“有陛下圣意在前,又有朝中諸位大人時常看顧,京造司那邊自然不敢耽擱。陸家那些藏書一直留在積云巷,我和阿兄心中都覺得不甚踏實,書院早些建成,也能早些將那些書冊挪入院中,惠及天下學子。”
她沒有像是在榮玥面前那樣提及蕭厭的功勞,反將其推給了安帝和那些清流朝臣。
“書院那邊還有幾日就能收尾,我之前與諸位大人說定,待到書院建成時,要讓他們與曹公一起替書院提名立碑,所以才提前過來與您說一聲,免得到時太過倉促失禮。”
曹德江是記得這事的,而且他怎會聽不出來,眼前這小姑娘分明是有意將惠及學子、恩佑寒門的好名聲,拱手送給他和他身后清流一脈。
曹德江是清廉,可又不是愚直,就算再不慕富貴,他也拒絕不了史冊留名的好處。
老爺子對待棠寧越發和藹:“縣主放心,這事老夫一直記著,老夫會提前知會朝中之人,待到書院立碑那日定會同往。”
棠寧柔聲道:“那就麻煩曹公了,還有一事,不知施先生可到京城了?”
曹公聽她提起施長安,皺了皺眉:“他半個多月前就已經離開濮姚,按理說也該到京城了,只他性子古怪一直未曾聯絡老夫,不過你放心,老夫會想辦法盡快跟他聯系上,就算趕不及書院開院也無妨,屆時老夫另尋一人暫代山長之位。”
“那人乃是老夫的叔父,前凌煙閣閣老,曹衍忠。”
棠寧詫異,她就算再不諳朝中之事也是聽聞過這位的,如若說曹德江是曹家如今的門庭,那那位曹閣老就是曹家的擎天柱,他若來當書院山長決計不會有人異議,曹德江顯然是真心替書院著想。
不過……
棠寧遲疑了下:“還是等施先生吧,曹閣老年事已高,不好讓他操勞,而且我是誠心想要延請施先生入書院,誠意自然要到位,書院山長的位置可以暫時空缺下來,先行招生。”
如同施長安那般有本事的人,骨子里都是有自己的傲氣的,她既然想請人來,就要擺出十足的誠意,否則若是讓施長安知道他不過是“備選”之一,且山長的位置誰都能替代,他又怎會答應過來。
曹德江聞言倒也沒反駁:“此事隨你,書院執教都選定了嗎?”
棠寧點點頭:“先前曹公命人送了名單過來,我又私下派人打探了一下那些人底細,從遞名帖的人里暫時挑選了二十三人出來,其中包括經義、文學、算學和武師,除此之外,還挑選了幾名擅長方技的先生,傳授農、工二科。”
時人重儒輕方技,可書院里關于農、工的書籍不在少數,而且棠寧本就是想要借書院培養實干能力強的朝臣,而并非是書呆子,所以單設了農、工二科,作為選學,若真有人在這方面有天賦,也能更好的學習。
曹德江并沒有瞧不起方技,反而聽的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