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姨愣了一下:“三年時間,還要雙倍歸還,這期限會不會太短了些?”
棠寧淡聲說道:“三年時間已經不短了,而且若不設下期限和雙倍歸還的規(guī)矩,難免會有人將濟孤院當成了錢袋子。”
見蕊姨依舊遲疑,她繼續(xù)說道:
“每一個被送進濟孤院的孩子看似孤苦,可十六歲前他們每個人都能平等得到學習的機會,他們可以讀書進學,可以學拳腳本事,女紅繡花甚至是一些其他東西,這些東西一些尋常百姓家中都未必有機會接觸。”
“濟孤院已經教會了他們生存的能力,只要努力上進認真學習的,在離開濟孤院之前都能擁有一份謀生的本事,這份本事也足以保證他們將來生活不愁。”
“至于籌借銀錢不過是讓他們離開濟孤院后能夠短時間內周轉,只要不是太過貪心一次籌借太多之人,無論是出去謀生做工,還是繼續(xù)進學,三年時間都足夠讓他們有能力還回來。”
薛茹坐在一旁,等棠寧話說完之后才輕聲說道:
“蕊姨,濟孤院雖是善堂,但是朝廷所撥銀錢有數,若遇如今這般戰(zhàn)時艱難之際,朝中甚至拿不出銀子來維系濟孤院的花銷。”
“現在濟孤院的開銷幾乎都是阿姊和錢姊姊她們私下給的銀子,但這些銀錢總有用盡之日,而且人心易變,欲壑難平,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您難道見的還少嗎?”
“太過富足的照顧和無須回報的庇護,只會養(yǎng)大了一些人的貪婪之心。”
檢舉親父
薛茹面容是在場中最顯稚嫩的,眉眼還沒全然長開,可說話時卻比棠寧還要冷硬現實。
“阿姊所說已經是格外優(yōu)待了,照我所想兩倍還錢都是少的,濟孤院給了他們庇護之所,讓他們能夠安穩(wěn)長大,給予他們謀生之能,他們成年之后理所應當回饋濟孤院。”
她看向棠寧:
“阿姊,我覺得濟孤院那些孩子待到學成謀生之后,除卻籌借的銀錢雙倍歸還之外,每年還需要按照他們所賺取的銀錢一定比例的資助濟孤院,一兩最低,百兩最高,十年為限,當作他們年少時提前支取的學費。”
“這樣濟孤院才能持續(xù)進項,再擇一人管理錢財逐漸擁有自己的產業(yè),就算將來朝堂不愿意繼續(xù)籌辦,也沒有其他好心人資助,濟孤院依舊能夠長長久久的維系下去。”
蕊姨有些震驚地看向薛茹,就連一旁一直沒有開口的王玉珍也是忍不住看了過去。
薛茹平日里性子軟綿,心腸柔善,待人處事從不爭強,所有人眼里她都是個極為溫軟的小姑娘,卻不想做起事來這般冷硬,在她口中濟孤院已經不算是善堂,而是變成了一樁持續(xù)維存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