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常常因他靈魂的堅韌而高興,又惋惜他有如此的能力,卻不愿在此間停留更久,積攢更多積分去實現更龐大艱難的心愿。
反而拘泥于他的來處,毫無貪欲和野心,總想著回到那么狹隘、普通的位面。
那樣又有什么意思?
系統不能解,本源是一本小說的世界如此狹隘,對它的宿主是如何產生致命的吸引力的,又怎么會孕育出如此堅韌強大、不可動搖的靈魂。
溫知寒懶得解釋。
他只是不愿認命罷了。
主角也好,天道也罷,他只知道,他想回去,小徒兒需要他,在夢里才敢抓著師尊的衣角訴說委屈。
可就算這樣,沈從淵也是堅韌的、心性通透的。
正如他初次遇到沈從淵時那樣。
小小的幼童凍得皮膚發青,面色灰敗,他摸著孩子的頭,耐心詢問孩子的意愿,
“你愿意跟我走嗎?從此遠離塵囂,一心向道。”
“如果跟您走,我就能活命嗎?”
“不一定,”
溫知寒坦誠地告訴他,“你今天一定會活下來,就算不跟我走,我也會將你送到醫館救助,你會有溫暖的食物和住處,有領養你的家庭,然后長大成家。
“但跟我走,就要拜我為師,從此六親緣盡,從此與享樂無緣,修行路上還會遇到無數妖魔孽障,不一定會長命百歲,卻很可能身受重傷、甚至犧牲性命。”
孩子抬起頭,定定地望著溫知寒的眉眼,“我想跟您走,我不怕苦。”
“好孩子。”
“我想成為像您一樣的神仙,救更多還留在紅塵中的人。”
溫知寒的同行道友還曾笑話他,那么好的根骨天賦,不拜師修道可就浪費了,干嘛用塵世里的好處誘惑那孩子,萬一人家不拜師了多虧啊。
他聽了,只是笑笑,繼續拿路邊的糖葫蘆逗孩子,只要不拜師就有吃不完的糖葫蘆哦。
氣得小小的沈從淵賭氣半天沒吃東西,非要表決心,險些又餓暈過去了。
……他的阿淵是世上最好的徒弟。
那么好的孩子,那么天賦卓絕的修道者,懷揣著那樣的一顆赤子之心,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救世的仙。
本能踏上坦途、意氣風發。
而不是像書中那樣——
結束了一場廝殺的溫知寒不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