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話,那邊就說瓜爾佳氏已經進宮。耿文華也就顧不上別的了,忙起身去迎接。瓜爾佳氏怎么說呢,看著是身體不算好,嫁給允礽之后也只生了一個女兒,但人家活得長久。
而且,也不知道是心寬還是什么,瞧著竟是比允礽還更年輕幾分。
瓜爾佳氏進宮主要是為弘皙的婚事,她也并沒有什么看中的人選,這事兒本打算是拜托給那拉氏的。結果,那拉氏以養病的理由出宮去了。瓜爾佳氏也就只能是選擇耿文華了——她并不是很喜歡年家,連帶著不喜歡年氏,所以也就沒打算和年氏打交道。
這種晚輩的婚嫁的事兒,兩個人商量了小半天。隨后瓜爾佳氏出宮,耿文華還沒來得及開始給弘皙尋摸媳婦兒,嬤嬤就又來提醒,說是康熙十九阿哥年歲也不小了,是不是也該考慮這指婚的事兒了。
康熙十九阿哥和弘皙還不一樣,弘皙人家自己有家,到時候指婚的圣旨下來就成了。
十九阿哥呢,沒有阿瑪額娘。若是在尋常百姓家,那是長兄如父。但在皇家,胤禛既然是繼承了皇位的,他自然是有責任將這些兄弟們給安置妥當的。
這成親不光是要指婚,阿哥所里要安置新家具,回頭得在外面建府,還要有分家銀子,內務府得給準備新家具之類的。那需要操的心,不亞于給親兒子娶媳婦兒。
親兒子娶媳婦兒若是稍微疏漏點兒什么,別人只會取笑你幾句。但若是小兄弟這婚事上出了紕漏,那就成為朝臣指摘的借口了。
所以這些事兒,就需得耿文華親力親為。
耿文華無人可用,塔納要忙著京城這邊紡織廠的事兒,弘晝是江南京城兩地跑。這又不是在宮外,還能找十三福晉來幫幫忙,這宮里的事兒,只能宮里自己解決。
而且,暢春園同時傳了消息過來,說是有太妃病重。耿文華作為晚輩,就需得前去探望,看脈案,若是……真不行了,該準備起來的也要準備起來。
她是頭一次知道管理宮務是個這么累的活兒,也難怪那拉氏才幾年就累成那樣。若是再不好好保養一番,指不定熬不到下一次舉辦弘暉運動會。
耿文華是個會用人的,她上輩子可是很會摸魚偷懶的人。于是,宮里的嬤嬤們開始動起來,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就跟皇上那軍機處一樣,但凡有事兒呢,先從這些嬤嬤手里過一遍。
讓這些嬤嬤,將事情給分類。先按照里外分,里就是宮里的事情,外就是宮外的事情——也不只是一個暢春園,皇后這個職務是做什么?是天下女眷之首。但凡外面誥命,還有宗室里面有什么事情,甚至宗室里面祭拜,這都是需得皇后出面的。
所以呢,皇后也是有見不完的人的。皇上看重張廷玉,皇后就需得見見張夫人。皇上看隆科多不順眼,皇后就要將佟家的女眷拎出來斥責一番——李四兒是沒這個資格讓皇后斥責的。
現在皇后不在宮里,這些事情不能停,那怎么辦呢?也就耿文華來暫代了是不是?
分完了里外呢,再分總要性,一級二級三級來劃分。一級的是最重要的,需得耿文華親自看,然后找胤禛商量再做主的。二級的耿文華自己就可以做主,三級的就要嬤嬤們自己商量,然后商量出個好辦法了,拿來問耿文華,耿文華覺得行,那就辦。覺得不行,那就再去商量。
這樣一來,至少是能有三分之一的事情不用耿文華很費神的——比如說宮里該做衣服了,什么布料,什么樣式,月錢該怎么發。
這嬤嬤的組成呢,也不能單單是永壽宮的人。她找胤禛要了一個人,這個人是曾經在乾清宮管過茶房的,又去慈寧宮要了一個人,太后過世,這些曾經伺候過太后的嬤嬤,有是去了十四府上,有是出宮去了,留在宮里的就這么一個了。
景仁宮找一個,皇后雖然不在,但皇后的班底還留著有幾個呢,總不能宮里的事情就真的不聞不問了吧?
加上永壽宮的這個,已經四個了。再從內務府要
一個管事嬤嬤,五個人剛剛好。
這班子成立起來,連胤禛都忍耐不住好奇特意來圍觀一下,耿文華特意劃分了有永壽宮和翊坤宮之間的倒坐房為這些嬤嬤們工作的地點。
這地方呢,距離永壽宮,也就只需要十幾步遠,抬腳就能到的。
這也是為方便嬤嬤們拿著事兒來找耿文華詢問。
當然,除了嬤嬤,還要配備跑腿的小宮女和太監。就比如說,定好了今年宮里要做的衣服的樣式,是不是得有人去針線房傳話?那總不能嬤嬤們自己再跑腿兒吧?
所以屋子里五個嬤嬤各自占據桌子看文本,這個看一遍就蓋個章,上面是耿文華讓人雕刻的一二三,若是五個人都蓋了一級的印章,那這文本就要送到耿文華跟前去了。
反正五個人,是不會出現兩邊意見相反,卻又票數相同的場景的。
外面則是丫鬟太監們來回穿梭,要送腰牌,要來問話,要去傳話。
耿文華站在胤禛身后:“是不是和軍機處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