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炮便是依照泰西(歐洲)之法,結(jié)合我朝能工巧匠之力,新近鑄成的‘紅夷大炮’!”徐光啟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指向那門修長的新炮,向崇禎介紹到。
崇禎輕輕撫摸著那冰冷光滑的金屬表面。觸感告訴他,這絕非明軍舊炮那種粗糲的鑄態(tài)可比。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個細節(jié)。
“此炮……有何不同?”崇禎沉聲問道,目光卻未曾離開炮身。
徐光啟精神一振,連忙詳細解釋:“此新炮,采用泰西整模失蠟精密澆鑄法,一體成型!鑄成后,再以水力驅(qū)動巨大鋼鉆,將實心炮坯中心硬生生鉆通!如此所得炮膛,光滑如鏡,口徑均勻,氣密性大增!射程遠超舊炮,精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好!此等利器,方不負朕望!”崇禎眼中精光閃爍,難掩興奮,“徐卿,此炮試射過否?威力射程幾何?”
“回陛下!”火炮主事連忙跪下回話,“已試射過數(shù)次!裝藥三斤,發(fā)射十斤鐵彈,平地可及一千五百步(約23公里)!精度極高,百步(約150米)外可中靶車!”
“難得火器局還有一個用心的,來人給他上藥,再賞銀五百兩?!背绲潩M意地看著這個火炮的主事,于是開口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主事聽完,慌忙回道:“回陛下的話,小人名叫步惹事?!?/p>
崇禎聽完,錯愕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好名字,好名字,朕記住了?!辈饺鞘乱膊桓姨ь^,只是直直的看著地面。
崇禎恢復(fù)了冷靜,“此炮,多久能鑄成一門?”
步惹事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硬著頭皮回稟:“陛下……此炮工藝繁復(fù),耗料極巨……從制模、熔煉精鐵、澆鑄、冷卻、鉆膛、打磨、裝配……至成品,需……需熟練工匠數(shù)十人,日夜趕工,耗時……至少兩月有余……”他聲音越說越低。
崇禎的指關(guān)節(jié)敲在紅夷大炮的炮身上,發(fā)出沉悶的回響,他心里清楚這些是步惹事的托辭,便不再追究下去:
“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給朕召集天下巧匠!重金禮聘更多通曉泰西炮術(shù)之人!只要真有本事,給官做,給厚祿!工部、戶部、內(nèi)帑,朕撥銀子!要多少,給多少!但朕要看到成效!”
“鉆膛太慢?那就給朕再造鉆床,十臺!二十臺!用水力不夠,用人海!熔爐火力不足?給朕改進風箱,堆最好的石炭!”
“制模的只管制模,熔鐵的只管熔鐵,鉆膛的只管鉆膛!熟能生巧!朕要像那西山冶銅坊造鍋一樣,流水般給朕造出紅夷大炮!”
崇禎回過頭又對著徐光啟說道:“至于這個失蠟法,想來也是和那泥模鑄造法類似,限制頗多,朕聽聞前宋有人用鐵模來鑄東西,這個鑄炮可不可以用這個方法,還需要你們試一試。”
“臣領(lǐng)旨!”徐光啟,步敢當齊聲答應(yīng)。
“孫元化何在?”崇禎忽然想起那個精通西學、曾協(xié)助徐光啟翻譯《火攻挈要》的登萊巡撫。
“回陛下,孫巡撫正在登萊仿造紅夷大炮,并訓(xùn)練炮手?!毙旃鈫⒋鸬?。
“傳旨孫元化!”崇禎斬釘截鐵,“登萊炮廠,務(wù)必加倍用心!鑄炮、練兵,皆不可懈怠!告訴他,朕等著他的炮和炮手上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