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走后,崇禎在寂靜的大殿中枯坐,心中想要下西洋的念頭愈發強烈,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被批判勞民傷財,但是事實當真如此嗎。
在當時永樂朝中央財政如此缺錢的情況下,永樂皇帝真的會去做虧本買賣,看看郭允厚就知道了,明朝的戶部尚書什么是充裕過。
一艘中型蓋倫商船,載重約300到500噸,按照歐洲造價參考,同時期荷蘭建造的蓋倫船成本約為
25萬到4萬荷蘭盾,約合白銀
18萬到3萬兩。
如果是明朝仿制,目前只有福建月港和廣州船廠可以仿制,因為需進口部分材料和雇傭西方工匠,成本可能更高,約
3萬到5萬兩白銀。
現在崇禎面臨的困境就是,崇禎想要自己建造,但是建造成本高于購買成本,真的是造不如買。
好在鄭家可以通過規模化建造,中型蓋倫船的價格可以壓到
2萬兩,可以向鄭芝龍要點人,然后再登萊進行生產。
思考來思考去,多個方面都在向崇禎表示,現在的大明沒有下西洋的條件,崇禎感覺有點小煩。
但是崇禎打算等那宗室那群老小子搞完之后,手里搞到錢,在天津成立一個外貿公司,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下海。
正好快要過年了,崇禎打算把大明的藩王叫過來,一起“開開心心”過大年,他們一定會很開心的,崇禎保證。
巨大帥府艦船樓上,鄭芝龍面容已被海風打磨出棱角。
遠處岸上,無數攢動著的人影蟻群般擁擠在簡易棚屋之間,塵土黃煙繚繞不散,這是旱災后,官府移送的流民,鄭芝龍全部容納于此。
幕僚輕步湊近:“帥爺,京師來的旨意……可議定了?”
鄭芝龍無聲地望著岸上涌動的人頭與塵土,
“無非是老幾樣。”他語氣清淡,
“借這旨意,我們往臺灣島送糧,也送人——開荒種糧,安頓流民,一舉兩得。”
他的目光落在了模糊的島嶼輪廓上。
“如今那島大半還荒著,荷蘭紅毛占了熱蘭遮城,西邊沿海一點地而已。往北,往里走,大片地方還攥在生番手里。可土地是好土地,喂飽人足夠。”
“送完人后,就去捕鯨,減少糧食的消耗,雖然朝廷會給補貼,但以我鄭家的家產養這些流民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幕僚點了點頭,便走下臺階去安排流民上船。
臺灣島,青泥村。
現在是叫青泥村,但在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原,來自北方的流民被官府招募,一群死馬當活馬醫流民帶著搏一搏的想法來到這個地方,
其實這里叫村子也不太合適,這個村子足足有大幾千人,還建上了類似于寨子一樣的矮墻,有一定的防御力。
青泥村老黃是第一批來到這里的流民,真實姓名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第一批來的人是死亡率最高的,但老黃的命很硬。
來到這里幾個月了,但是老黃依舊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
這島上的氣味迥異于故土,濕熱濃郁,隨行的鄭氏府庫管事立在空地前,向眾人高聲宣告:“每戶限占三十畝荒地,砍木建屋!三年內,收獲的糧食都是你們自己的!”
初次登臨島上土地時,腳踩著濕軟的泥面,老黃幾乎踉蹌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