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自有妙計,秦大人放心,我這人惜命得緊,不會打沒把握的仗,萬一事不可為,大不了就跑,大家都是騎馬,我們比韃子更熟悉地形,逃跑還是沒問題的。”
秦良玉可不傻,她打了這么多年戰,哪能不明白楚軒在糊弄他,真成了潰兵,想跑都難,于是她依舊斷然拒絕:
“不行,你想得太簡單了,這么大的兵力差,什么錦囊妙計都沒用,你還是安安分分跟著大部隊走。”
“看來秦大人這些天沒怎么去過兵仗司啊……”
秦良玉皺眉,“兵仗司?跟兵仗司有什么關系?”
楚軒擺出了一個請的手勢,“在這里也說不清楚,秦大人還是隨我一同去看看吧。”
……
兵仗司外。
秦良玉還在喋喋不休的勸說楚軒:“帶百騎阻八萬清軍?你當自己是趙子龍轉世?而且你才接手兵仗司短短一個月,能有什么……”
就在這時,楚軒推開門,指著里面的幾口大箱子介紹:“一百桿新式燧發槍,五千發定裝彈。”
他抽出銃管擲在案上,“比白桿兵現用的三眼銃射程遠兩倍。”
“紙上談兵!“秦良玉的護腕磕在銃管當當作響,“去年遵化之戰,三眼銃八十步外連棉甲都打不穿。”
楚軒微微一笑,將新舊兩桿火銃平置在榆木案上:“這是燧發槍,大人請看兩者的差別。”
秦良玉扳動舊銃火繩夾,“火繩擊發本將見得多了,你這燧石能比火繩快幾何?”
楚軒連續三次扣動新銃扳機,“火繩燃速受風向所限,燧發機括風雨無阻。”
說話間,燧石火星四濺,楚軒話音不停:“雨天舊銃啞火率六成,新銃十發九響。”
工匠王疤瘌捧來焦黑銃管,向秦良玉匯報著:“渾河之戰時炸膛的舊銃,皆因單層鍛鐵厚薄不均。”
他說完又指向新式燧發槍,“經過楚公子改良后,此槍用了雙層冷鍛管壁,連射二十發,銃管也僅僅稍許燙手。”
秦良玉點點頭,丈量了一下銃管長度,露出不解之色:“四尺一寸比舊銃短三寸,射程不減反增?”
陳豐毅突然闖進門,他先是抱拳朝秦良玉和楚軒各行了一禮,隨后說道:
“稟將軍,試射場備好了!“
楚軒裝彈時朝秦良玉問道:“韃子箭射多遠?”
“巴牙喇能射百二十步。”
秦良玉想都沒想直接說了出來,這些數據早已刻進了她的骨子里,都是拿人命總結出來的經驗。
“看好了。”楚軒扣動扳機,二百步外的包鐵木靶應聲洞穿,背面的草席炸開碗口大的窟窿。
看到命中靶子,楚軒長舒一口氣。
運氣好啊……前些天打了十槍才上靶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