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聽的瀑聲轟隆,仿佛蒼穹悶雷之音。眼前景致一轉,頓現劍池飛瀑,白練般的溪水自瀑頂垂下潭中,濺起了無儔的霧花,水霧四濺。這時候,莫桑松驀地停下了腳步。
唐仲見狀,也是停了下來。先望了望潭水怔怔發呆,隨后瞥見師父,只見師父滿臉掛著歲月滄桑與矍鑠。
接著,望著師父身畔的瀑布,但見水花濺霧,一時間不明白師父為何帶自己到此處來。
須臾,莫桑松忽地仰首指著瀑布道:“仲兒,你可知道這個瀑布的由來?”
唐仲一臉愕然,囁嚅道:“曾經聽師父說過,此瀑乃是本門脈源之地,只是不明白師父為何帶弟子到這里來?”莫桑松臉上掠過一絲深沉,望著瀑布深潭,幽深道:“這座瀑布大有來頭,深潭里面埋著本門鎮山法寶‘莫干劍’。”
唐仲登時聽的驚震不已,莫干劍乃是鑄劍師莫邪干將夫婦所鑄。不過,這也是民間傳說而已,據說此劍乃是上古神兵,是以增添了許多的神秘色彩,不足為信。可是,今天居然從莫桑松口中得知莫干山竟是真的有此劍,自是難以不得不信。
注:(關于莫干劍:春秋時,吳楚邊境的平川上,住著一對鐵匠夫婦,男的叫干將,女的叫莫邪。他倆是鑄劍的名工,劍鑄得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有一天,吳王把干將叫去,給了他一塊生鐵,說這是王妃夏天晚上納涼,抱了鐵柱,心有所感,懷孕生出來的怪東西;看起來這鐵不同尋常,可否用它來打造兩口寶劍。
干將恭恭敬敬地接過王妃生產的鐵,仔細端祥了一番,說:“大王,鐵是塊好鐵,只是用來鑄造兩口寶劍,就怕不夠呢。”
吳王說:“這兒還有點寶貝呢。”說著,他從袍袖掏出幾粒烏黑晶亮、比蠶豆稍大的東西,遞給干將。又說,“這是鐵膽腎,是從吾國的兵器庫中得來的,千金難買的寶貝呀!那產銅的昆吾山同時又生產一種獸,有兔子那般大小,雄的毛色金黃,雌的毛色銀白,它們既吃紅沙石,又吃銅鐵。它們不知怎地鉆進了兵器庫中了,沒過多久,兵刃器械就差不多被吃光了,外面的封署卻依然如故。后來,孤王檢查兵器庫的時候,才把這兩只怪獸捉住。剖開它們的肚子一看,才發現了幾粒罕見的鐵膽腎,這才知道兵器都被這兩只動物吃掉了。這鐵膽腎可是鐵的精華所在呀!你將這些拿去,定要給孤王鑄造出一對削鐵如泥、吹風斷發、能飛起sharen的寶劍!”
干將便將王妃生產的鐵以及鐵膽腎帶回家中。他不敢怠慢,忙與妻子莫邪一同架起洪爐,裝好風箱。干將另外還采集了五方名山鐵的精華,和王妃生產的鐵和鐵膽腎混合在一起。然后,他候天時,察地利,等到陰陽交會、百神都來參觀的時候,便開始鼓爐鑄劍。夫妻倆在爐旁緊張地勞作了三個月,不料天候突然發生變化,氣溫驟然下降,鐵汁凝結在爐膛里不消融了。干將詫異地問道:“這是何故呀?”莫邪想了想,說:“記得師父說過,神物的變化,需要人作犧牲;金鐵不消,需人體的東西投入爐中。”說罷,她馬上剪下自己的頭發和指甲,投入熊熊的爐火中;干將也割破手指,滴血入爐,這一來,果然不久鐵水就沸涌了。
干將、莫邪辛勤地鑄劍,真可說是千錘百煉,百煉千錘,三年過去了。
這天凌晨,東方突然飄來兩朵五彩祥云,緩緩墜入爐中。干將知此刻劍已鑄成,于是開了爐。一打開爐門,只見“嘩啦啦”噴出一道白氣來,震得山川都動搖起來,那白氣直沖上天,久久不散。再看爐子,已冷如冰窟,只見青光閃爍,一對寶劍臥在爐底。干將、莫邪將劍取出,但見此劍寒如秋水,鋒利無比,古今少有。這是他們夫婦倆幾年心血的結晶,所以,就把它們自己的名字做了寶劍的名字,雄的就叫干將,雌的就叫莫邪。干將把雄劍chajin蛇皮劍鞘里,交給莫邪;把雌劍裝進木鞘里,準備獻給吳王。他對妻子說:
“我替吳王鑄劍,三年才鑄成功。吳王是個猜疑心很重的人,怕我將來又會替別人鑄劍,一定會找借口殺掉我的。我如今去獻劍,只把這柄雌劍獻上去,雄劍你要收藏好。我死之后,你肚里的孩子若生下來為女,就罷了;若是男,等他長大了,讓他拿著那柄雄劍,替我報仇。”
說完,干將便背上“莫邪”劍去見吳王了。
幾個月過去了,莫邪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莫干”。可是,干將真的被吳王殺死了。
莫干一年年地長大了。十六歲這年,莫邪指著屋邊那只廢爐,把當年干將如何鑄劍,后來又如何被吳王殺害的事情,一一告訴了兒子。莫干聽了,淚流滿面,悲憤萬分地說:“娘,你放心,爹爹死得這么冤,我一定去殺死殘暴的吳王為爹爹報仇。”
莫干便開始蘸著劍池的水,在磨劍石上“嚓嚓”地磨起來,磨了幾天幾夜,終于將寶劍磨得十分鋒利。他便將寶劍蛇皮鞘,穿上母親特地為他做的青衣,拜別了母親,找吳王報仇去了。
這一天,莫干進了京城。很巧,吳王剛好在演武場上觀看武將們比武。吳王正看得高興,忽然看見有個眉清目秀、身材結實的后生,背著一柄寶劍走來。吳王斥責道:“這里有武將比武的場所,你是何人,來做什么?”后生回答道:“我是來取一人的首級的!”吳王聽了心中生疑,便又問:“你要取誰的首級?”那后生聽后,指著吳王罵道:“暴君,我是莫干,十六年前被殺死的干將是我父親,今天我是為父報仇來了!”吳王大吃一驚,急忙抽出“莫邪”劍,向莫干拋去。莫干卻不慌不忙抽出“干將”劍,向著那道白光擲去。只見兩道白光一上一下地在空中閃耀著,來去追逐著,一直竄上云端,不見蹤影了。不一會兒,只聽見晴空中一聲霹靂,兩道白光并作一道白光,從空中飛落下一,墜入了莫干背上的蛇皮鞘里。
莫干見雌雄雙劍都已歸來,立即轉身抽劍向吳王拋去。吳王大叫不好,轉身想逃,但只見青光一閃,暴君的頭顱滾落在地上。
莫干替父報了仇,便回家給母親報喜。哪知莫邪在兒子走后,日夜擔心憂愁,盼兒盼得兩眼望穿,死在了家中。莫干為了安慰和懷念死去的母親莫邪,就用“莫干”雌雄雙劍來陪葬,自己云游他方,不知去向了。
原文: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出。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仇。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于湯鑊煮之。”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兒頭不爛,愿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王即臨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墜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墜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辨。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此故事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傳。以前,只道是世人胡亂編造,沒想到世間居然真有其物。此刻,唐仲難以置信。莫桑松見他似有所難以置信,當即拍著唐仲的肩頭,意味深長地道:“仲兒,在五個弟子之中,為師深知你內力意念最為深湛內斂,是以在此危急關頭帶你過來,你應該明白為師的意圖”
唐仲此刻當真是不知道莫桑松之意,瞠目望著莫桑松。莫桑松見他一臉茫然,不覺浮出一絲苦笑,畢竟此事關乎著唐仲的身世,實在不意對他直明。莫桑松轉過身去,仰首望著蒼天,悲愴道:“仲兒,今日如若山破,清涼山只怕難免遭受屠山。到時候眾位師兄弟自是難以保全,所以為師希望你使出最后殺手锏,一定要替為師前來取出莫干劍,然后盡誅賊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