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只見路之浩、路之昌、鄢之藍和常之盛四人陸續過來。見到師父正在縉云廟堂之中面對列位祖先,登時個個神色迥然,紛紛動容。
“師父呼喚我們過來有什么事情?”路之浩問道。王鼎將背轉過來,笑吟吟望著四人,道:“你們跟著為師也有二十來年。這么多年來多虧你么任勞任怨,才會有我們縉云一脈傲立在中土的盛況。如今,為師即將邁進道門,今后你們要好好輔佐崇益!”
“什么?師父,您要離開我們嗎?”常之盛問道,也許這樣的答案實在令他們始料不及。眾人登時驚慌失措,均是想到了剛才王鼎在外頭對他們所說的一席話,原來另有隱情。
“你們不要驚慌,就算出家入俗,為師也是不會離開你們!”王鼎道,因為就算是遁入道門,還是留在縉云門。再說了,人老了,必定還是要落葉歸根。
“那師父您剛才為什么說自己要邁入俗家之門,這是什么意思啊?”鄢之藍問道。
“之藍,為師要清修,凈去凡塵。所以這段時間勞煩你們帶崇益去趟莫干山。因為在前夜,我已經接到了莫桑松密報,他們將要趕往東海屠龍。所以這次為師也不打算去了,派你們一行前去。崇益這孩子尚未見識過大場面,你們一定要保護好他的安危!”王鼎慎慎道。
四人紛紛交頭接耳,似乎并沒有聽到太大有關出海屠殺翼龍的消息。只是師命難違,空穴來風,也不便多問,只得點頭。
“師父為何不隨我們一起前去呢?”路之昌忍不住問道。王鼎對著牌位發了陣子呆,隨即道:“你們年輕人要多去歷練歷練,不能讓我們老一輩子搶光了風頭!”
其實,王鼎的這一席話旨在作遺囑,畢竟自己知道為時不多了。他所說的消息也都是假的,目的在于說服眾徒離開縉云門。“記住,一定要好好保護崇益。”王鼎再次強調道。路之浩、路之昌、鄢之藍和常之盛四人面面相覷,均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似有似非。
王鼎也不多加去理會,獨自離開廟堂,嘴里面念念有詞:“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眾人聽了,俱都頓生凄涼。
王崇益在四位師兄的陪同之下,離開了縉云門。離開縉云山之際,王崇益時不時回頭顧盼,心里極是不舍。
最后,王崇益還是忍不住疑問:“師兄,剛剛爹爹為什么突然之間要支開我,他都對你們說了些什么?我聽爹爹說什么‘天狼星’,是不是我們縉云門要遭受劫亂啦?”王崇益心生諸多疑慮,不禁問道。
“師弟,你就別心那么多了。相信師父自有分寸,所以不愿意我們留下讓他分神。”常之盛道。路之浩等三人紛紛點頭勸慰,叫王崇益不必太過心。其實大伙兒心里都是沒有底,只是不希望王崇益牽掛。再說了,王鼎臨行前反復交代,自是要好生照顧他。
王崇益也不知道說什么好,只得隨同他們一同趕往莫干山。
莫干山上面,依稀掩映。
翠葉如蝶,遍生滿山。
時維九月,滿山蔥郁豐實。
王崇益不禁憶起自己四歲的時候來過這莫干山,只是和那個時候比較起來,心緒迥異。那個時候,莫小峰時常欺負自己,令得自己性格變得今天這般。
大概是莫小峰生來就不喜歡自己吧。這些難以解釋清楚,也只能說是爹爹與莫桑松隔閡的原因吧。想起來,大家都是劍宗后裔,不應該卷入這場前輩們的糾葛當中。想到這些往事,王崇益不由得漸漸釋然。數日來的擔憂與疑惑,竟是被這些往事已故滌蕩,心緒清靜了不少。
“想不到這么一離開莫干山,差不多有十二三年啦。當時,我們也都是崇益這般年紀!”路之浩開始熏陶,數著當年的那些記憶。
路之昌等三人也開始受到感染。大家都在沉浸在莫干山的清涼與怡人當中,旁若無人。只有王崇益還在微微感嘆。
“哪里來的閑雜人等,在此鬼鬼祟祟有何目的!”只聽得竹精們紛紛吆喝起來。路之浩等人不曾常來莫干山,所以不知道如今的莫干山有了竹精們把守。
接著,便聽到數聲幻影聳動,竹精們紛沓而來。為首的竹精瞧著眾人,似乎知道他們來者不善,大是不屑,責問道:“你們是哪里來的妖人,有何居心?”
路之昌登時火奴,欲以發泄,路之浩連忙上前拉住他,笑臉答禮道:“閣下誤會啦,我們乃是縉云山門徒,此番前來與莫掌門有要事相商!”
竹精們相互騷動,彼此觀望,皆是不知道該怎么答復。于是,七人協商半晌方有了主意。“你們等著,我這便去稟報主人!”其中一名竹精忽地道聲,轉身便往山上遁形飄去。
路之浩等人登時詫異,沒想到莫干山上面而今有著竹精把守,也算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許是因為久久未來莫干山,所以一無所知。
王崇益正在奇怪,就看到了有二人在竹精陪同之下,慢慢朝著這邊過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