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長心想:這女孩,取的名字倒好。又見她小小年紀(jì),雖在喪亂之中,仍是態(tài)度雍容,行止有禮,不禁憐愛之心更甚,當(dāng)下嗯了一聲,又想:她這可是家破人亡了,小小女孩,倒是可憐。
常遇春說道:“老道爺武功高強(qiáng),小人生平從來沒有見過。不敢請教老道爺法號?”
那人微笑道:“老道張三豐。”
常遇春“啊”的一聲,翻身坐起,大聲道:“老道爺原來是武當(dāng)山張真人,難怪神功蓋世。常遇春今日有幸,得遇仙長。”
張三豐微笑道:“老道不過多活了幾歲,甚么仙不仙的。常英雄快請臥倒,不可裂了箭創(chuàng)。”
他見常遇春慷慨豪爽,英風(fēng)颯颯,周芷若明慧端麗,溫順文雅,心中對兩人都很喜歡,但想到他二人是魔教中人,倘若深談,說不定日后貽患無窮,便淡淡的道:“兩位受傷不輕,不宜多談。”
今日相救常遇春,他只是激于一時俠義之心,兼之事先未明他身分,實在是大違本愿。
這晚二更時分,眾人才到太平店。為防元兵在鎮(zhèn)中搜捕,幾人不敢上岸投店,便由張三豐吩咐船夫,將那船離鎮(zhèn)遠(yuǎn)遠(yuǎn)的停泊。艄公到鎮(zhèn)上買了食物,煮了飯菜,擺在艙中小幾之上,雞、肉、魚、蔬,一共煮了四大碗。
張三豐要常遇春和周芷若先吃,常遇春拱手道:“真人也帶了個孩子在身邊,還是讓孩子們先吃得好。”
張三豐心想也是,便盛了飯食,親自喂給那孩子。
常遇春見那男孩眉目俊朗,只是面色慘白,毫無生氣,不由好奇問道:“真人,這孩子……也是受了傷么?”
張三豐說:“他寒毒侵入臟腑,是以我便點了他各處穴道,暫保性命。眼下他足不能行,身不便動,只能教人喂飯。”
常遇春嘆道:“這么小的孩子,竟要受這等罪……”
這句話點到了張三豐的傷心事,想他那愛徒張翠山英年早逝,就留下這么一條血脈,也在他手上保不住性命,不由長長嘆了口氣。
原來這男孩便是張翠山與殷素素之子張無忌。想當(dāng)年,武當(dāng)張五俠與天鷹教主之女相戀,又與金毛獅王謝遜結(jié)義,流落海外十年。
張翠山夫婦歸來之時,卻不見謝遜,武林同道聽聞此消息,便在張三豐百歲壽誕時,齊上武當(dāng)山,逼問夫婦兩屠龍寶刀的下落,哪知張翠山心念義兄之安危,寧死也絕不肯吐露半個字,與殷素素雙雙自絕。
張無忌亦想起往事,心中難過,竟是食不下咽,張三豐再喂時,他搖搖頭,不肯再吃了。
這時卻見周芷若從張三豐手中接過碗筷,道:“道長,你先吃飯罷,我來喂這位小哥哥。”
張無忌道:“我飽了,不要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