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機場。
當常凱申走下舷梯的一瞬間,軍樂隊就開始演奏了。英國駐印總督林利斯戈大步向前,微笑道:“歡迎蔣先生攜夫人訪問英屬印度。”
“達令,勛爵在向你問好。”宋美齡還是知道基本禮節的,重大場合并未逾矩搶話,而是老實站在旁邊當翻譯。
常凱申隨即握手用中文說:“你好,林利斯戈勛爵。”
林利斯戈介紹身邊的軍官道:“這位是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韋維爾勛爵。”
“你好,韋維爾將軍。”
“你好,蔣先生,蔣太太。”
隆美爾被稱為“沙漠之狐”,蒙哥馬利被稱為“沙漠之鼠”。而在蒙哥馬利大殺特殺之前,英國就已經有一只部隊被稱為“沙漠之鼠”,那就是韋維爾麾下的英國,主要介紹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情況,這說明英國在印度的戰爭宣傳已經運轉起來了。至于著重介紹常凱申和周赫煊的報紙,則出自于印度進步人士所掌控的媒體。
軍事會談結束,常凱申又去印度邊境視察了開伯爾山口要塞,周赫煊則留在新德里跟印度各界進步人士會面。
首先來拜會他的就是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尼赫魯還帶來了兩位醫生,中文名分別叫木克華和卓克華。這些“華”字都是中華之華,是他們支援中國抗戰時特意起的。
當初前往中國的共有五個“華”,現在有兩位依舊留在中國。
柯棣華擔任白求恩國際醫院的第一任院長,他在百團大戰期間,幾天幾夜不睡覺,13天內共進行了558例手術,接診傷病員800余名。另一位叫巴蘇華的印度友人,則在八路軍衛生部附屬醫院工作,兩年后還將擔任陜甘寧邊區參議員。
木克華和卓克華都是因病返回印度,特別是木克華,他病愈以后立即籌集藥品,親自押送前往中國。結果在緬甸被英國人攔下,當時英國還在搞綏靖主義,害怕引起日本的不滿,直接把木克華遣送回印度。
卓克華回印度以后,一邊做醫生一邊搞宣傳,把他在延安的所見所聞向印度人民做介紹。他這次陪同尼赫魯拜訪周赫煊,還有個身份就是記者。
此時的印度國大黨絕對屬于進步黨派,整天跟世界各受壓迫民族搞友好交流。抗戰之初,尼赫魯就應朱老總的邀請,決定派一支醫療隊前往中國,印度各界對此熱烈響應,僅是報名援華的醫務人員就有700多人,“五華”就是從那700多人里面選出來的。
“你好,周先生。”
“你好,尼赫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