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聽的激動,他一拍桌子!!
“對對對,老師你說得太對了!不愧是大師!短篇圣手啊!”
汪曾祺自幼浸潤于傳統文化,對經史子集、詩詞書畫均有涉獵,但他從不堆砌典故,而是將古典美學融入凡人小事,讓傳統文化以“生活化”的方式重生。
所以他可以說是這群作家里面,對于傳統文學研究和融合最好的一位作家。
聽著他的一番言論,李拓自然瞬間就明白了,他笑著說道:
“《落葉歸根》確實不算魔幻現實。但是汪曾祺老師很厲害,最后說的那一句,徹底算是解剖了整篇小說!”
“這個年代似乎沒有人寫過‘尋根’的小說?”
“似乎《落葉歸根》才是一個開山之作,我覺得用‘尋根文學’這個派系才能完全概括這篇小說。”
——
李拓說的這一句話,似乎點醒了在場的一些編輯。
章德靈忽然點頭:“尋根文學?尋根?這個名字好!厲害,李同志和汪老師,你們僅僅是寥寥數語就似乎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
20世紀
80年代,人們剛從“嗡嗡嗡”中走出,面臨著思想解放、改革開放、文化重建等重大命題。思想解放運動深入開展,政治話語解禁,為文學創作帶來自由。
例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都是這個時期誕生的。
可是寫了幾年了,這群作家知道,自己不能夠被那十年圈禁了,于是他們開始尋求出路。
同時,中西文化交流頻繁,中國社會掀起文化熱潮。海外對東方文明的重新評價以及“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促使人們將目光轉向本土文化資源,探尋西方現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
而且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拉丁美洲文學的崛起,啟發中國作家反觀本土文化,意識到要將文學建立于民族文化根基上,與世界文學對話。
84年,阿城一篇《棋王》正式開辟了“尋根文學”!!!
這是文學界的一個大的變革。
但是李有思算是搶占了先機,《落葉歸根》和《棋王》算是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尋根!
不過開山之作,唯有第一個寫出來的才能算是,他自比不一定能夠勝過《棋王》。
就像是寫傷痕,都知道劉心武的那一篇《班主任》,多一點也能記住盧新華命名的《傷痕》。
但是后世很多傷痕寫得比《班主任》好,不過地位顯然是《班主任》更加的超然。
汪曾祺搖搖頭,反駁了一句:“我們不是開創者,開創者是李有思!這位同志很厲害,他沒有當著我們面說出來這篇小說的目的,但是他的目的都寫在了標題上!”
“人需要‘落葉歸根’,文化也需要‘落葉歸根’,這就是尋根文學的由來了。”
李拓點點頭:“確實,我們兩不敢稱是開拓者,人家作者還沒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