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歲!”
教練和運動員們激情澎湃,一腔熱血都快噴出來了,口號中夾雜著激動、憤懣和希望。
……
天津,第一希望小學。
曾經的淑妃文繡,此時已經洗盡鉛華。她名義上是中華希望基金會的副會長,但大部分時間,都站在講臺上給學生們講課。
去年秋天,文繡結婚了,丈夫是第一希望小學的校長陳作科。
陳作科比文繡年長12歲,文化不高,中年喪妻,身邊還帶著一子一女。他們兩個結婚沒有驚動任何人,領證以后就住在一起,連簡單的酒席都沒擺。
“全體都有,到操場集合!”數學兼體育老師姚振吹哨子大喊。
學生們來到操場的時候,發現國旗已經降下來,似乎是準備進行升旗儀式。一個個都很好奇,今天也不是周一啊,升國旗干什么?
希望小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有163所,主要分布河北與平津地區,河南和山東也有少許。不說什么民間捐款,只周赫煊自己捐出的經費,每年就多達30萬元。
從1926年至今,九年時間里,已經有2萬多學生從希望小學畢業,11萬余學生在讀,另有4萬余學生因故中途輟學。年齡最大的畢業生,現在已經考入高等中學,就算是那些輟學的也能寫會算。
在華北地區,希望小學就是塊招牌,甚至小孩子中途輟學后,去給人當學徒都更有優勢——不需要再請保人。
諸多的希望小學當中,以天津第一希望小學和北平第一希望小學最為有名,兩所學校的在讀學生數量都超過了500人,規模非常大。
“升國旗!”
“唱國旗歌!”
校長陳作科激情洋溢的喊著,他握著報紙的手在顫抖,其他老師同樣興奮得不能自持。
學生們仰望國旗冉冉升起,齊聲唱道:“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這首是中國民國《國旗歌》,跟國歌不一樣,專門在升降旗的時候唱。
話說南京國民政府非常奇葩,不但少有的把國歌和國旗歌分開使用,而且連國旗歌的版本都有三種,甚至一度使用黨歌來代替國歌和國旗歌。
直到現在,也就是1935年,南京政府都還沒確定國旗歌的標準版本。
有這樣扯淡的中央政府嗎?
國旗升到頂端,陳作科笑著對文繡說:“你來宣布吧。”
文繡穿著廉價的布襖,走到升旗臺,笑盈盈道:“同學們,老師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周赫煊先生,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了!”
“啪啪啪!”
老師們都已經提前知道消息,此時帶著學生瘋狂鼓掌。
見所有學生都面帶疑惑,文繡說:“諾貝爾獎,是世界最高獎項。到目前為止,整個亞洲只有印度的泰戈爾,以及咱們的周赫煊先生獲得了此等榮譽!同學們,有人把中國人比作東亞病夫,有人說黃種人是劣等種族,但這些都是造謠,是假的!中國人也能拿諾貝爾獎,周先生能拿獎,只要你們努力學習,長大以后也有可能拿獎!我們不比別人差,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能做到……”
操場里的幾百學生,都是底層貧寒子弟,他們第一次聽說“諾貝爾獎”,完全不明白其中代表的重大意義。他們只知道,周先生拿大獎了,就像他們考出好成績得獎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