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幸會!”
“你好,聶主任!”
此時的聶耳非常年輕,年僅22歲,卻已經當上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的音樂部主任,絕對能算得上青年才俊。
聯想到聶耳的遭遇,周赫煊感到無比惋惜。
歷史上,聶耳明年就會死,在日本游泳時不幸溺水。他雖然只活了23歲便英年早逝,卻為中國留下寶貴的遺產——《義勇軍進行曲》。
李楷生對聶耳說:“紫藝,周先生要錄制幾首歌,你來親自負責。”
“好的,我會處理好。”聶耳笑道。
李楷生又轉身對周赫煊說:“周先生,我先去找法務部弄合同,你稍等片刻。”
周赫煊點頭道:“請便。”
等李楷生離開辦公室,聶耳熱情地說:“周先生請坐,你要錄什么歌?歌譜帶來了嗎?”
“你這里有歌譜本子嗎?”周赫煊問。
聶耳立即從抽屜里拿出一個歌譜本,遞給周赫煊說:“周先生以前學過音樂?你那首《松花江上》寫得非常好。”
“業余的。”周赫煊笑了笑,很快把《蘭花草》、《松花江上》和《鴻雁》三首歌的詞曲寫出來。
聶耳驚訝道:“一次就錄三首?”
三首數量并不少,民國時期的黑膠唱片,每張往往只灌錄兩首歌(正反面)。
最老式的78轉黑膠唱片,每面只能錄4分鐘。45轉的黑膠唱片時間稍長,但每面也在10分鐘左右。這兩種唱片屬于市場主流,價錢相對便宜。
就在三年前,美國無線電公司研制出33又三分之一轉的lp密紋唱片,使得唱片每面的錄制極限達到18分鐘(50年代提升到22分鐘)。這種唱片成為未來的標準黑膠,一直到80年代仍在市場上發行。
聶耳說道:“三首歌的數量很尷尬啊,有點浪費唱片空間。”
周赫煊并不了解現在的行情,問道:“什么情況?”
聶耳笑著解釋道:“以一首歌5分鐘為標準,如果選擇45轉的唱片,正反面可以錄四首歌。如果選擇lp密紋唱片,正反面可以錄六首歌。要不,你再加上一首,湊齊一張45轉的唱片怎樣?”
“讓我想想。”周赫煊立即沉思起來。
《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周赫煊是不打算抄襲的,這是對原作者的尊重,因為它再過幾個月就要問世。而且說不定,田漢此時已經寫出歌詞,萬一撞車那就太尷尬了。
《我的祖國》是最合適的,這首歌可以稱得上華語流行音樂鼻祖。未來有幾個臺灣音樂人,正是在偷偷聽了《我的祖國》后,在臺灣掀起一場民族流行樂的革命。
但《我的祖國》適合女聲演唱,周赫煊感覺有點玩不轉,只能暫時放棄掉。
至于《精忠報國》嘛,或許等全面抗戰爆發以后推出更好,可以用來做征兵宣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