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申是個聰明人,周赫煊曾說服張學良東北易幟,這次似乎又有希望說服張學良援助中央軍,這讓他對周赫煊愈發(fā)重視起來。更何況,周赫煊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盛名,這樣的大學者同樣值得拉攏。
在蔡元培送來書法作品的節(jié)全部剔除。周赫煊對此無所謂,反正他又不是蘇聯(lián)的宣傳人員,沒必要為此跟南京政府鬧得不愉快。
常凱申要為新版《大國崛起》作序,文章自然不可能由他親自來寫,而是找秘書陳布雷代筆。陳布雷此人乃是常凱申的文膽,抗戰(zhàn)初期,常凱申有一句著名抗戰(zhàn)宣言叫“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這段話就是出自陳布雷之手。
南京政府不僅要再版印刷《大國崛起》,甚至還對《神女》、《狗官》和《狗官外傳》完全放開限制。官方口徑把這三本書,定性為對舊式軍閥的批判,并稱中國在蔣總司令的領導下、在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必將徹底掃除北洋弊政,《神女》中的慘事不會在國黨統(tǒng)治下的中國發(fā)生。
國黨的各大黨營書店,陸陸續(xù)續(xù)出現(xiàn)《神女》等書,國黨機關刊物也開始有《神女》、《狗官》的評論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周赫煊已經(jīng)獲得南京政府的承認和支持。
最搞笑的是,曾經(jīng)怒懟周赫煊的陳德征,居然也寫文章盛贊《大國崛起》,稱周赫煊為“國際歷史研究第一人”,甚至還邀請周赫煊去國黨上海黨部做演講。
周赫煊哭笑不得的放下上海《民國日報》,這報紙上面,陳德征已經(jīng)把他捧到天上,絲毫看不出兩人曾經(jīng)有矛盾。
“先生,有位羅明佑先生求見。”傭人進來稟報。
羅明佑這個名字,周赫煊連聽都沒聽說過,他想了想吩咐道:“請他進來吧。”
不多時,周赫煊便看到一個戴眼鏡的青年進來,操著拗口的廣東普通話說:“鄒先森,狗養(yǎng),狗養(yǎng)!”
“我姓周,也不是狗養(yǎng)的,”周赫煊哭笑不得,“你還是直接說粵語吧。”
羅明佑表情有些尷尬,換成粵語道:“對不起,我的口音有點問題。”
周赫煊笑道:“沒事,請坐。能自我介紹一下嗎?”
羅明佑道:“鄙人羅明佑,廣東番禺人,華北電影公司總經(jīng)理。”
“哦,我知道,”周赫煊點頭說,“北平、天津的電影院,大部分都是你開的嘛。”
羅明佑也是個厲害人物啊,18歲入讀北大,大學二年級便在北平開電影院,利用課余時間兼任經(jīng)理。如今才剛剛30歲,他的電影院已經(jīng)開遍華北、西北和東北,并與上海、廣州的影院公司達成合作,成為如今中國最大的影院托拉斯。
要說羅明佑成功的秘訣,首先當然是會投胎啦,不然怎么有錢在讀書時就開電影院,怎么有錢在兩年內(nèi)收購華北20多家影院?
投胎是個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