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雖然有名氣,但在教育部沒啥人脈,很難弄到急需的教育經費。于是劉半農就做為北大代表,多次與蔡元培通信,想要請回蔡元培做校長,這樣大家的薪水才有保證。
這新學期都已經開學了,北大既沒有校長,也沒有資金,可以說是度日如年。
老師們能不急嗎?
“壽彭兄,務須再勸。我這邊中央研究院草創,事務繁忙走不開,沒有精力做北大校長。”蔡元培一口拒絕。如今北平局勢復雜,一棒子地方軍閥聯合反蔣,蔡元培才不會去蹚渾水。
劉半農苦勸道:“孑民兄,只要你掛個校長的名頭即可,日常校務我們會自行處理。”
“那就是尸位素餐,”蔡元培道,“北大校長職務,還是讓有德者居之吧。”
“真不再考慮考慮?”劉半農問。
蔡元培態度堅決的搖頭。
“唉!”
劉半農一聲嘆息,他起身說:“告辭!”
蔡元培連忙挽留:“壽彭兄從北平遠道而來,留下多住幾日吧。”
“我哪還有臉在上海游玩?北大師生等著我回去復命呢!”劉半農多少帶著些憤懣情緒,他覺得蔡元培太不念舊情,太不給面子了。
蔡元培把劉半農送出大門,才返回書房繼續看報紙。
如今每天的報紙,都有關于愛因斯坦的新聞,而且還連帶著報道李石曾。這讓李石曾在教育界、文化界威望大增,北平研究院也把中央研究院的風頭蓋過,蔡元培只能在上海干著急。
留法派和留英美派剛剛產生矛盾時,做為兩派的領袖,李石曾和蔡元培的私交并未受影響。可隨著矛盾的擴大和計劃,兩人不可避免的對立起來,已經有一年多沒聯系過了。
上次在南京開會,蔡元培、李石曾見面也沒啥好說的,只各自點頭打了個招呼。
兩人心中都憋著氣,攢足了勁籌建研究院,想通過學術研究上的成績壓過對方。這種競爭有好有壞,壞處在于南北兩大國立研究院很少有交流,造成許多重復性的研究經費投入,大大浪費了人力和財力;而好處也顯而易見,互相之間都努力做研究,不斷聘請有實力的學者加入,而且還積極尋求與英美法等國進行交流學習。
可以說,新中國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學術基礎,就是在李石曾和蔡元培的競爭中打下的。兩所研究院的會員和院士,幾乎囊括了新中國所有的頂尖人才。
蔡元培咬牙想道:等愛因斯坦來上海,一定要請他做中研院物理所的榮譽院士!
……
北平火車站。
嚴濟慈比歷史上整整提前一年回國,去年蔡元培、李石曾都在邀請他,這讓嚴濟慈左右為難,不知道該答應誰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