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維埃”這個詞語,就是張君勱先翻譯來中國的,但他卻堅決反對,同時也反對國黨,對兩邊同時大加斥責。到后來,他又追求西方的民主,甚至起草了《中華民國憲法》,被稱為民國憲法之父。但他骨子里卻是保守主義者,晚年被譽為新儒學宗師。
這是一個追求社會主義,倡導民主政治,反對,恪行保守主義,推崇民族主義的純粹愛國主義者。
此時的張君勱正清閑在家,每天啥事沒有,偶爾寫點文章罵罵國黨,日子過得瀟灑快活。他也不管八弟,拿到書就翻開看起來,看完前幾章忍不住拍手贊嘆。
一連讀了好幾天,當張君勱看到最后一章時,終于皺起了眉頭。
“荒唐,實在是荒唐!什么一黨專政、民主集中,我看就是在宣傳獨裁思想!”
張君勱憤慨地說,周赫煊的那些政治觀點,跟他完全相反。
張君勱耐著性子繼續往下讀,臉色漸漸多云轉晴,甚至露出驚詫的神色,隨即哈哈大笑:“周先生真吾知己也!”
3o年代的時候,張君勱無限崇拜憲法。在他看來,只要有一部完善的憲法,并且嚴格地遵守它,通過多黨民主的互相牽制和促進,就能把中國迅展起來,從而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但現在還是2o年代,張君勱尚屬于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者。他目睹了歐洲底層人民的困苦,認為歐美現有的制度必將崩潰,想要避免社會革命(蘇聯)的生,只有進行社會改革,實行社會主義。
張君勱的社會主義思想有三:“,越看越是興奮。除了“一黨專政、民主集中”的觀點不同,剩下的思想內容都跟他不謀而合,瞬間就把周赫煊引為知己。
像張君勱這種社會主義者,在中國實屬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知識分子都追求民主憲政。
魯迅就在報紙上毫無顧忌地諷刺周赫煊:“近日拜讀周先生《槍炮、細菌與鋼鐵》一書,前面3o萬字,令我欽佩之至,實屬當世杰作。可最后兩萬字,卻將周先生的政治嘴臉暴露無遺……這是個骨子里的獨裁分子,他是替當權者說話的!”
不止魯迅,很多民主人士都在噴周赫煊,把他罵得狗血淋頭。這些人勸周赫煊把最后兩萬字刪掉重新出版,說沒有這么個狗屎一般的結尾,《槍炮、細菌與鋼鐵》還不失為一本好書。
張君勱瞬間化身斗士,主動幫周赫煊打筆仗。他也不繼續罵國黨了,以一敵百跟民主人士戰起來,大肆宣揚自己的社會主義理論。
南方報紙論戰再起,這是一場社會主義與民主憲政的爭論,最終導致兩個結果:
都逐條反駁。人家戰得歡快著呢,精神頭十足,連飯都要多吃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