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能,”周赫煊說:“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了,中國想要收回香港,必須在英國軍艦抵港前就強行派兵接收。香港是塊大肥肉,英國這頭餓狼已經吃到嘴里了,你說怎么可能再吐出來?”
歷史上,國民政府確實想收回香港,并且還打算收回澳門。
港澳是一體的,英國和葡萄牙政府直接結成同盟,反對國民政府的接收。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以后,國民政府立即通過外交部使力,并私底下搞陰謀手段,甚至派兵封鎖了澳門。
但外交手段必然徒勞無功,而陰謀詭計就更扯淡了,國府反而被葡萄牙人利用國共矛盾給擺了一道。
老蔣最缺乏的就是臨機決斷,收復香港的最好時機只有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短短一個月。但他錯過了,想得太多,顧忌也太多。
見兒子有些想不開,周赫煊安慰道:“其實,香港和澳門維持現狀也并非壞事。”
“難道還是好事?”周維烈聽得一頭霧水。
周赫煊說:“你過幾年就知道了。”
周赫煊為什么選擇留在香港?因為香港最適合做事和過小日子。
未來幾十年,香港將是全世界間諜最多的地方之一,那叫一個混亂啊。但這種混亂,對有錢有地位的周赫煊來說,反而是最安全的,他完全可以利用各方矛盾和人脈混得風生水起。
朝鮮戰爭爆發后,聯合國就開始全面封鎖中國,而香港則將變成中國南方唯一的對外窗口。
屆時,周赫煊可以把緊缺物資zousi到澳門,再由澳門轉運到大陸——澳門其實是共黨的地盤,“澳門王”何先生更是共黨的鐵桿擁護者,甚至澳門的印鈔權都掌握在何先生手中。
香港的那位霍先生是怎么起家的?就是靠zousi貨物到澳門,直接獲得大陸在香港的河沙專營權,而香港想要搞基礎建設就必須用到大陸的河沙。霍先生因此被稱為香港“沙皇”,所有房地產商都要看他臉色行事。
周赫煊不想當什么香港沙皇,他只需要和大陸搞好關系即可。而且,他還不怕因此得罪英美兩國,因為這兩個國家有太多矛盾可以利用,給大陸zousi貨物他們只會選擇睜只眼閉只眼。
香港這塊地頭,很好玩的。
不過首先得建立自己的勢力,第一步就是聯絡香港洪門組織,第二步是買地建工廠。
戰前的香港一直以航運業為支柱,但英美封鎖大陸后,香港的航運業就迅速衰敗了,取而代之則是輕工業的興起。香港成為金融之都,那是80年代的事情了,因為大陸改革開放,導致香港輕工業迅速衰敗,只能向金融城市轉型。
頂多十年時間,周赫煊就有信心成為“香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