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的學生是真的厲害,他們搞的這本畢業(yè)紀念刊,居然完全靠學生自給自足。
沒錢印刷怎么辦?
拉廣告贊助啊!
于是就出現(xiàn)非常詭異的畫面,翻開畢業(yè)紀念刊,這一頁還在說某年某月大家參加了某活動,各種懷念各種煽情。而翻到下一頁時,猛地蹦出來幾條廣告,就跟后世不孕不育醫(yī)院的宣傳冊一樣。
周赫煊掃了一眼在座的畢業(yè)生,他非常喜歡上海交大的學生精神面貌。每個男生都穿著標準的中山服,英武當中帶著蓬勃的朝氣,不像清華北大那邊,長衫、西裝、制服應有盡有,甚至還有整天穿馬褂的學生。
當然,你也可以說北大清華是百花齊放、兼容并包,就看從什么角度來理解了。
說起校服,周赫煊也是醉了。最近他連續(xù)在上海好幾所學校演講,上海教育界如今最熱鬧的,恐怕就要數(shù)“統(tǒng)一校服運動”了。
上海教育界完全是在拍常凱申的馬屁,積極響應老蔣的“新生活運動”,再次制定了嚴格的學生制服規(guī)范,號召全體學生要做到整齊劃一。不但城里的大學、中學如此,就連郊區(qū)的小學都是這樣。
學生穿校服是好事,但就怕矯枉過正。
如果嚴格按照上海市教育局的規(guī)定,那么初高中學生需要準備三套制服。
比如高中男生需有灰色呢學生裝一套(含帽子),價格為六元,以及灰色呢大衣和駝絨里子,價格為八元。另外還需要黃布學生裝(含帽子)兩套,價格為六元。
三套學生服的價格加起來足足26元,而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才5元,草根底層出身的學生如何承擔得起?
上海市教育局的著裝新規(guī)定一出,立即引來社會各界的質疑。吳用九就在《進修》半月刊里提出:“統(tǒng)一校服,根本沒有考慮城市一般平民和廣大鄉(xiāng)村實際。貧苦人家,兄衣弟穿,父衣子穿,大小相襲,補衲修改,非至毫無辦法,絕不敢舍棄舊衣……如再令其出錢購買制服,是無異拒其子女之入學。”
常凱申倡導“新生活運動”本是件好事,能夠極大的改善國民精神面貌。可中央的政令一旦到了地方,那就百分之百要變形,善政也要搞成害民之政。
上海市教育局為了拍老蔣的馬屁,責令全市學生統(tǒng)一著裝,結果卻逼得好多貧困學生不能讀書,原因居然是買不起校服。
這得多荒唐!
不但上海如此,全國都開始出現(xiàn)此種情況,各地教育局紛紛制定自己的校服標準,把那些買不起校服的學生給坑慘了。
“新生活運動”在教育界是這樣,在其他領域也是這樣。
那些當官的都特么瘋了,完全不考慮當?shù)氐膶嶋H狀況。為了拍中央馬屁,他們紛紛派人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取經(jīng),然后有樣學樣的拿回去照搬,搞得當?shù)匕傩湛嗖豢把浴?/p>
……
畢業(yè)典禮上,校長黎照寰首先上臺講話,接著又是畢業(yè)生代表發(fā)言,整個流程跟后世差不多。
緊接著,學生主持人說道:“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周赫煊先生,來參加交通大學民國二十三屆的畢業(yè)典禮。下面,有請周先生為大家說幾句!”
周赫煊樂呵呵地來到臺上,拿著鐵皮喇叭說:“你們的畢業(yè)旅行走得夠遠啊,聽說都開著火車到天津了。怎么回去的時候不帶上我?也好讓我省兩張車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