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益世報》把29軍的喜峰口抗戰(zhàn),跟去年19路軍的淞滬抗戰(zhàn)并稱,在新聞中寫道:“十九路軍淞滬一戰(zhàn),二十九軍喜峰口一戰(zhàn),使我們中國人還可以做人?!?/p>
上?!稌r報》甚至高喊口號:“手執(zhí)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北平《世界日報》的社評說:“中國陸軍之戰(zhàn)斗力,中國民族之自衛(wèi)力,于十九路軍之后,又得到新的有力證明。此非大刀梭鏢足以摧毀敵之機槍大炮,乃國民精神道德的力之最高表現(xiàn)也?!?/p>
就連日本《朝日新聞》也有相關(guān)報道評論:“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p>
喜峰口大捷,不管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引起了劇烈的反響。
……
三樂堂。
下野后的張學良,正帶著夫人于鳳至,在周赫煊家里戒除鴉片。他已經(jīng)被中央黨部安排去歐洲訪問,為了不被洋人恥笑為“東亞病夫”,張學良特意跑來找周赫煊幫他戒煙。(前面被刪除的幾章有描述,這里不想多說了,反正張學良正待在周赫煊家里。)
“大捷,果真是大捷??!”張學良拿著報紙,哭中帶笑。
周赫煊也是拿著報紙看了又看,笑道:“恭喜六帥。”
張學良無奈地擺手說:“都是將士們打出來的,跟我沒什么關(guān)系。”
說實話,29軍這次能獲得喜峰口大捷,還真跟張學良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張學良剛剛收編29軍的時候,只給了50萬元安置費就撒手不管了,29軍駐扎在山西寄人籬下,軍費無著,窮困潦倒,士兵們形同乞丐。
直到去年,張學良為了防備關(guān)東軍的進攻,主動把29軍調(diào)到察哈爾,才讓這些無家可歸的西北軍有了自己的地盤。29軍在移防察哈爾的時候,甚至不得不夜間行軍,因為他們裝備和軍容太爛,怕被人白天看到了當成土匪。
誰又能想到,就是這一群穿得猶如土匪的乞丐軍,居然在長城取得如此大的勝利。
周赫煊心中也不禁感嘆,西北軍真是能打啊。當初中原大戰(zhàn)的時候,若非閻錫山故意拖后腿,估計中央軍早就被西北軍打殘了,老蔣能不能順利統(tǒng)治中國都難說。
只可惜??!
一想起歷史上29軍的遭遇,周赫煊就忍不住嘆息。
此戰(zhàn)之后,宋哲元帶著29軍返回察哈爾,軍力迅速擴張到六萬余人,并且接收了民眾抗日同盟和湯玉麟部的大量裝備,成為華北地區(qū)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這支本來可以作為抗日中堅力量的軍隊,卻由于不斷地跟日寇周旋,被南京政府以“屢生事端”為由,免去了宋哲元察哈爾省主席職務,就連29軍的駐地都被割讓給小日本。
堂堂的民族英雄、抗日將領(lǐng)宋哲元,被逼得跑到天津做寓公,氣得公開指責說:“誰再相信常凱申抗日,誰就是傻瓜!”
隨后29軍擴張到十萬人規(guī)模,相當于北平、天津的安全屏障,可宋哲元本人卻一度被逼得差點投靠日本做漢奸。前方的日寇是敵人,身后的南京政府也是敵人,宋哲元整天想的不是怎么打仗,而是如何保存他的29軍。
直到七七事變爆發(fā)前夕,宋哲元已經(jīng)被搞得身心疲憊,厭倦了和日本人的長期周旋,干脆跑回山東老家養(yǎng)病去了——正好遇到盧溝橋事變爆發(fā)。
猝不及防之下,29軍損失慘重,奉命撤往保定。
常凱申明升暗降,派馮玉祥到29軍(當時已升級為第一集團軍)來奪權(quán)。馮玉祥本是這支部隊的老長官,但卻完全指揮不動,集團內(nèi)部矛盾重重,諸將互相猜忌,每遇戰(zhàn)事常常一觸即潰。
本來士氣高昂的抗日部隊,被生生逼成一支只求自保、戰(zhàn)斗力奇差的軍閥部隊,這就是29軍的蛻變歷史。
當然,宋哲元做為29軍的領(lǐng)袖也難辭其咎,他私心雜念太多,始終都有保存實力的想法。
幸好29軍的長城抗戰(zhàn)之魂一直沒有熄滅,后來劉汝明的68軍、張自忠的59軍、馮治安的77軍……這些部隊都是29軍的延續(xù),在多次會戰(zhàn)當中屢立戰(zhàn)功。
張自忠將軍的英勇殉國,算是29軍在抗日戰(zhàn)場的最后余暉了,剩下的29軍部隊漸漸淪為二流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