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
從上海駛來的“丸山號”客輪,停靠在繁忙熱鬧的東京碼頭。
黃埔四期畢業生騰杰,走下踏板感受著異國的氣息,在他身后還有29名黃埔畢業生。
常凱申如今還無法完全控制國黨,因為派系太多太亂。比如改組派就專門跟他唱反調,元老派經常擺出老資格,西山派也偶爾不聽話……
為了掌控政治、經濟和軍事,常凱申在各方面全線努力。他最信任的就是黃埔學生,可惜這些學生太年輕,不管是能力還是資歷都不夠,需要鍍金和歷練才能委以重任。
于是乎,包括騰杰在內的諸多黃埔優秀生,就此踏上了公派留學的道路。
僅在1929年,就有三批共計90多名黃埔生,東渡日本留學,在早稻田、明大、陸大等高等學府深造。
這些留學日本的黃埔生,未來將會創建一個聲勢浩大的秘密組織藍衣社,數年之間便躍升為國黨三大派系之首。
他們堅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國!
可惜,這個最初由熱血愛國青年組建的藍衣社,最后變成常凱申的私人工具,繼而分化為三青團和軍統。
騰杰與其他黃埔學生作別后,跟好友肖贊育一起來到東京千代田的明治大學,迅速投身于艱苦勤奮的學業當中。
既然是公派留學,那肯定不愁錢花。
騰杰每月能領到120元津貼,不過他和肖贊育都很有自制力。他們每月生活費只花40元,剩下的錢都用來買書,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到上野圖書館看書,連午餐也是在圖書館的地下室解決。
這是一群純粹的愛國青年,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報效國家。
又有誰能料到,此時單純而熱血的騰杰,今后會成為讓人聞風喪膽的藍衣社的創立者和說:如今的歐洲學術界,正在因一個中國人而瘋狂,周赫煊先生的幾部著作,已經被西方各所大學列為推薦書目。法國和德國的史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更是以周赫煊先生為旗手,發起了一場學術革命運動。
騰杰看了新聞大感驚訝,因為周赫煊在國內雖然名氣很大,擁躉眾多,但反對者數量同樣很多,遠沒有達到學術泰斗的級別。
萬萬沒想到,周赫煊在歐洲學術界居然如此厲害,受到西方人的瘋狂追捧。
做為一個熱血愛國青年,騰杰既感自豪,又覺得很羞愧。因為他只讀過周赫煊的《大國崛起》,對其他作品并不熟悉。
松下正男拿出幾張皺巴巴的日圓道:“騰桑,這些是購書費,如果不夠的話,我會努力補上。希望你能盡快寫信給中國的朋友,幫忙寄來周先生的巨著?!?/p>
“日本這邊沒有賣嗎?”騰杰問。
松下正男解釋道:“關于周先生的作品,日本出版商只發行了《大國崛起》和《菊與刀》。上野圖書館倒是有兩套《槍炮、細菌與鋼鐵》,但借閱的人太多,只能碰運氣才能借到。”
旁邊的肖贊育突然說話,因為他讀過《菊與刀》,笑問:“周先生可是很敵視日本的,你們居然看他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