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和張樂怡兩人,穿著一身中式婚禮裝,各自牽著紅綢帶出來。綢帶中間還系著一朵大紅花,就跟后世公司開業剪彩差不多,就差禮儀小姐用托盤端著剪刀了。
沒有啥鳳冠霞帔,電視劇里都是騙人的。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司儀大聲高喊著走完程序,胡適做為婚禮主持人上臺講話。嗯,這家伙當證婚人、主婚人和媒婆當上癮了,死活要來主持周赫煊的婚禮。
胡適站在麥克風前說:“我都沒來南京,編遣會議怎么開?”閻錫山樂呵呵地說。
“閻部長支持裁軍嗎?”易培基問。
閻錫山笑著說:“支持啊,裁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舉雙手贊成。”
才怪!
張謀之也刻意坐在這桌,本來是想跟大人物們套近乎。現在聽閻錫山幾人對話,卻是絲毫無法插嘴,軍國大事可非他能參與討論的。
張謀之所能做的,就是幫這些倒酒,時不時賠笑著奉承兩句,希望在大人物心里留下印象。
閻錫山試探了幾句商界對裁軍的態度,便突然扭頭對張謀之說:“張先生,能否把那邊的徐志摩請過來?”
“可以,可以。”張謀之立即起身,朝徐志摩那桌走去。
此時胡適的證婚詞早就講完,徐志摩正在和朋友們談文學,卻聽張謀之說:“徐先生,閻錫山閻部長有請。”
“他找我做什么?”徐志摩滿頭霧水地跟著過去。
閻錫山挪板凳騰出個座位,熱情地拉著徐志摩的手說:“小徐,快過來給我當翻譯,我要跟這位英國的國際問題專家交流一下。”
張謀之很想說:我也會英語啊,怎么不找我?
徐志摩跟閻錫山是老熟人,當年泰戈爾訪華時,被徐志摩推薦去山西考察農村建設。閻錫山熱情接待了泰戈爾,而徐志摩則全程陪同做翻譯,雙方一起共處了三天時間。
閻老西雖然摳門,但卻非常愛面子,而且格外珍惜自己的好名聲。此君動輒就要宣傳自己,并且善待文化名流,有幸跟泰戈爾聊過幾天,這事他足足吹了二十多年,美名其曰:我跟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一起討論過哲學問題。
兩人的哲學討論如下——
泰戈爾:什么是東方文化?
閻錫山:東方文化就是“中”。
泰戈爾:什么是“中”?
閻錫山:有種子的雞蛋,那種子就是“中”。此種子不可思議、不能說明,宇宙間只有個種子,造化也就是把握的這種子。假定地球上抽去萬物的種子,地球就成了枯朽。人事中失了“中”,失了種子,人類就陷于悲慘。
說得如此繞,不知道泰戈爾當時聽明白沒有。
閻錫山吩咐徐志摩道:“小徐,你跟這位湯因比先生說,我很仰慕他的學識見解。”
徐志摩立即翻譯傳話,并介紹了閻錫山的身份職務。
湯因比正好想要了解中國局勢,他對閻錫山也有所耳聞,當即笑道:“閻將軍你好,我聽說過你在山西的優秀治理。”
“湯先生也知道山西之事?”閻錫山頓覺飄飄然,他的政績連印度和英國的大學者都知道,這事倍兒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