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之上,一艘客輪正在破浪前進。
沈伊默指著廣闊的海面說:“石曾兄,這北平大學區,就像是眼前的大海。表面上微波蕩漾,實則暗潮洶涌,我們此行艱難異常啊!”
“再難也得硬著頭皮上。”李石曾目光堅定道。
旁邊的李麟玉(李叔同侄子)出聲道:“此去平津,必須先把社會輿論扭轉回來,否則我們的工作很難開展。”
“怕是不好搞哦。”蕭瑜一口濃重的湖南腔。
“北方最大的壞事之人,就是那個周赫煊!此子心存不良,舍不得自己的北大校長之位,才對我們百般刁難!”張繼滿腹怨氣的說。他除了在北平大學院任職,此去還要到故宮赴任,因為他是政府內定的故宮副院長。
李書華幫周赫煊辯解道:“周先生也是為了學生,各校停課確實有些不妥。”
張繼怒道:“李潤章你到底是幫哪邊的?”
“溥泉先生言重了,我并沒有為誰說話,我也是支持教育改革的。”李書華連忙說。
“哼,”張繼冷笑道,“石曾兄,依我之見,這次去北平先要做的就是打筆仗。把那個周赫煊的名聲搞臭,才能恢復我們的名聲!”
“不妥,不妥,”李石曾擺手道,“因為教育改革之事,我們在南方得罪的人已經太多了,到了北平切忌處處樹敵。我此去天津的先生好。”
李石曾半開玩笑半埋怨道:“明誠你在報紙上把我臭罵一通,我怎么好得起來?”
“我不罵得狠些,估計石曾先生現在還留在南京呢。”周赫煊笑道。
蔣百里問:“教育經費籌到了?”
李石曾點頭說:“籌到了,天津海關和長蘆鹽署,每月撥款萬元作為教育費用。”
“我看這錢很難拿到手。”張君勱悲觀地說。
李石曾卻很樂觀:“中央財政部都話了,他們還敢扣留經費不成。”
這是多么天真又可愛的老先生啊!
周赫煊無奈地提醒道:“石曾先生,你別忘了天津是誰的地盤,你被人當槍使了。”
“什么當槍使?”李石曾不解其意。
蔣百里解釋道:“天津海關和長蘆鹽署的錢,先要被洋人拿去償還舊日欠款。剩下的銀子很多,南京政府想要拿到手,但天津是閻錫山的地盤,雙方如今正圍繞著關余銀子在明爭暗斗。你想從海關和鹽署拿錢,等于一頭撞進了洋人、南京和閻錫山的三方斗爭當中。”
一語驚醒夢中人,李石曾聽得目瞪口呆:“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李石曾真的想哭,南京政府鐵了心要廢除大學院制,他為了堅持教育改革,不惜導致北方多所大學停課。這罵名肯定是背定了,他很清楚,也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
好不容易丟下老臉,到處求爹爹告奶奶籌措經費,宋子文也答應批給他每月萬元稅款。李石曾都還沒高興幾天,現在卻現被人給耍了。
“唉。”周赫煊還以為李石曾是帶著錢來的,沒想到居然空著雙手。
李石曾宛若虛脫一般,斜躺在客廳的沙上。
他是真的累了,心累!
周赫煊說:“得想個法子破局才行,不然北方教育界還得亂下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