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廣播公司。
已經快到午飯時間,播音室里卻還忙碌著。
一男一女兩個南開大學的學生,正在播送著學術節目。
今天講的是化學科普知識:“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元素構成的。像我們賴以生存的水,便是有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早在1869年,沙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發明了元素周期表……”
張樂怡拆閱完讀者來信,笑著問周赫煊:“這種科學知識,真的有人聽嗎?內容太過粗淺,學生們早就知道,老百姓又聽不懂。”
周赫煊解釋說:“這種節目,主要是播給小孩子聽的。也許此時此刻,就有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聽了廣播后對化學產生興趣,幾十年后成為中國偉大的化學家。”
“這樣說來,還真是很有意義。”張樂怡點頭道。
周赫煊笑著說:“我們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事業。”
張樂怡把讀者來信都整理好,有些猶豫地說:“周大哥,我……我想做播音員,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周赫煊好笑道:“行啊,今天下午的節目就你來播。等你能應付自如了,干脆《晚七點閑話》也讓你主持,我正好能抽空休息。”
“我真的可以嗎?”張樂怡對此頗為積極,但又怕播音時出差錯。
周赫煊安慰說:“試試不就知道,倒是我在旁邊幫你守著。”
“叮鈴鈴!”
屋內的電話突然響起。
“喂,這里是中華廣播電臺。”張樂怡接起電話道。
電話里傳來焦急的聲音:“我是胡政之,讓周先生聽電話,急事!”
張樂怡把聽筒遞給周赫煊:“找你的。”
“喂,我是周赫煊,請講。”周赫煊道。
胡政之語速奇快地說:“明誠,濟南發生屠殺時間,日本兵見到中國人就殺。我們派去濟南的記者也被打傷了,他如今躲在電報局不敢出門。”
“我知道了,”周赫煊暗自嘆息一聲,問道,“你能聯系到北伐軍的濟南交涉署嗎?”
胡政之問:“你想做什么?”
周赫煊說:“如果能聯系到對方,請告知蔡公時先生,讓他務必帶人撤離交涉署,日本人有可能對交涉署動手。”
“不會吧?”胡政之不可置信道,“交涉署里可都是外交人員,日本人氣焰再囂張,也總不可能枉顧國際法,對外交人員下手。”
“你照辦就是。”周赫煊用命令的語氣說道。
胡政之掛上電話,始終不敢相信周赫煊剛才所言。
就連古人都知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現代文明社會。日本人如果敢對外交人員下手,必然會受到國際譴責,國家形象也會一落千丈。
胡政之焦躁地在辦公室走來走去,如今濟南情況危險,《大公報》的記者根本不敢上街。在不知道具體情況之下,天津這邊無法做新聞報道,只能耐心等消息了。
又過了半個鐘頭,胡政之心煩意亂,終于忍不住出門前往電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