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三個單詞?”周赫煊問。
“周先生請看。”魏大銘拿出一張紙條。
紙條上寫的單詞分別是:she、pistol和never。
難怪密電組的人無法破譯,憑借三個單詞找出一本英文書,那簡直無異于大海撈針。
可惜周赫煊沒讀過雅德利的《中國黑室》,否則他肯定想都不用想,直接就能指出到底誰是日本間諜。
當然,蝴蝶效應讓歷史出現了小變動,密電組破譯出的那三個英文單詞,已經跟原本出現的單詞全然不同了。
周赫煊搖頭苦笑:“再給點提示。”
魏大銘說:“這本英文書應該在中國或日本比較出名,并且在中國比較容易找到。”
“為什么這樣說?”周赫煊問。
魏大銘解釋道:“我們軍統對重慶的控制排查很嚴密,那個給日寇發密電的間諜,多半早就潛伏了,或者干脆就沒離開過重慶。他和武漢的日軍用秘密電碼溝通,必然得使用一本比較常見的書,否則短時間內不容易搞到手。”
“容我想想。”周赫煊閉上眼睛。
魏大銘沒有打擾,而是靜靜坐在旁邊等待。
什么英文著作是在中國很出名,而且在重慶和武漢能夠比較容易得到的呢?
周赫煊下意識就想到一本書,那就是他自己的《泰坦尼克號》!這本書的中文版還沒在中國銷售,就已經有很多英文版從美國傳入,可以說是英文版在中國最多的書籍——僅次于《圣經》。
周赫煊仔細回憶,果然發現自己寫過she、pistol和never三個英文詞匯。she就不用說了,出現頻率很高;pistol出現于女主角母親和大反派的對話;never則是在沉船之后的一段敘述當中。
周赫煊睜開眼睛說:“試試《泰坦尼克號》。”
魏大銘猛地起身開門,吩咐秘書道:“去找一本英文版的《泰坦尼克號》,馬上!”
大概過了一個小時,秘書終于把書找來。
魏大銘帶著周赫煊前往密電破譯室,把書交給一個老外:“雅德利先生,快試試這本書!”
“好!”老外沒有親自操作,而是把書交給一個年輕人。
魏大銘介紹道:“周先生,這是軍統特聘的密碼破譯專家雅德利先生。雅德利先生,這位是我國的大學問家周赫煊先生。”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