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車站。
張學良、于鳳至、張學銘及隨員100余人,準備登車返回北平,常凱申、宋美齡夫婦親自相送。
“漢卿弟,北方之事就拜托了!”常凱申握著張學良的手說。
張學良笑道:“定不負兄長所托。”
宋美齡和于鳳至也在私語道別,不管是不是裝出來的,多少有些姐妹情深的味道。
這趟張學良來南京,不僅和常凱申拜把子當兄弟,他們的太太也義結(jié)金蘭,似乎一下子把國事變?yōu)椤凹沂隆薄?/p>
常凱申接待張學良的規(guī)格很高,沿途車站貼滿了標語,內(nèi)容有“張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張副司令是國家統(tǒng)一的表率”等。
當張學良的專列抵達浦口時,宋子文、何應欽率領700多位官員迎接。接著眾人轉(zhuǎn)乘渡輪過江,獅子山炮臺鳴炮19響——21響為國家元首待遇,19響稍次于21響。
張學良在眾多要員的陪同下,乘坐專車抵達南京國民政府官邸。滿身戎裝的常凱申立即上前,使用西方的擁抱禮接待,然后拉著張學良的手走進大門。
在南京期間,張學良參加了國黨的全國大會,還在常凱申的陪同下拜祭中山陵。張學良的廚子都是特別聘請的,吳稚暉、邵力子、于右任等人時常陪同晏飲。而于鳳至也在宋美齡是陪同下,聽戲、逛街、看電影、做慈善,享受到賓至如歸的待遇。
常凱申的這等做派,讓張學良有些受寵若驚,以前心中的種種不滿也煙消云散。他不是喜歡記仇的人,常凱申以國士待之,面子里子給足,張學良頓時就有些找不到北了。
張學良的這種性格,從政治角度而言,實在是有夠幼稚的。
跟常凱申、宋子文等人握手道別后,張學良又走到周赫煊身邊,搭著周赫煊的肩頭說:“明誠,我就先走了,咱們北平再會!”
“六帥慢走,”周赫煊突然低聲道,“盡快把奉軍精銳調(diào)回東北,謹防日本人!”
“我明白,等我到了北平,立即抽調(diào)一萬人回去。”張學良道。
周赫煊說:“一萬人還不夠,至少三萬。”
“我盡量,”張學良說著就給周赫煊一個擁抱,隨即揮手道,“再見!”
如此親密的舉動,看得宋子文、何應欽等人驚訝不已。張漢卿和周明誠的私交得有多深厚啊,才能好得跟親哥倆一樣。
張學良、于鳳至一行登車離開,其他人也各自散去。
常凱申把周赫煊請上自己的專車,隨口問道:“聽說周先生正在為中央大學編寫歷史教材?”
“是的,世界史教材,”周赫煊解釋說,“我發(fā)現(xiàn)中央大學西方史教科書很混亂,所以打算自己編一本。”
常凱申點頭贊道:“周先生是世界頂尖的史學家,你編的教材肯定不同凡響。”夸獎了一句,常凱申突然沒來由地問,“周先生可愿入黨?”
“呵呵,我還是算了吧,喜歡自由自在的。”周赫煊敷衍道。
“那真是可惜,大賢遺野,這是黨國的損失,”常凱申感慨道,“前幾天我跟美國公使會晤,他對你贊不絕口,說你是中國最具智慧的人。對了,你的那位妻兄,我已經(jīng)提升他做九江市長了。”
“多謝總司令!”周赫煊裝出感激的樣子。他可不是張學良,常凱申的一點小恩惠是無法打動他的,讓他為此而賣命更不可能。
常凱申禮賢下士的功夫做得很足,讓司機開車把周赫煊送到中央大學校門口,他才折返前往南京國民政府官邸。
如此禮遇,周赫煊雖然不覺得有什么,但看在旁人眼里,卻是“圣眷正隆”的表現(xiàn)。再加上中央印發(fā)《大國崛起》,周赫煊在各級政府官員眼中,屬于那種必須巴結(jié)的文化名流。
周赫煊之所以留在中央大學,沒跟張學良一起回北邊,是因為他還有一場演講。前兩次是學術講座,只針對中央大學歷史系學生,而這次演講卻面向全體同學。
剛剛回到宿舍,段錫朋便帶著羅家倫前來拜訪,約周赫煊一起出去吃飯。
羅家倫和段錫朋是老朋友,兩人在五四運動期間便已認識。
酒菜上齊,段錫朋首先敬酒道:“周先生,你為中央大學編寫的教科書,恐怕我是沒法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