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原地區晝夜溫差很大,晝間氣溫有十幾度,到了晚上,直接干到了零下三十幾度。
阿富汗的緯度要相對低一些,針對他們的實際氣候,給他們生產的作戰服裝,是有針對性的。
包括單兵裝具、醫療包等,當然,全部是美國人買單。
三百多名游擊隊戰士完成了換裝,除了頭巾,其他地方是整個不同了的。
四色迷彩作戰服、戰靴、單兵作戰裝具,要是戴個頭盔蒙住臉,乍一看就挺像美軍。
李干立即開始培訓。
他竟然能熟練使用波斯語!
他站在高臺上,手里拿著一具毒刺導彈,高聲說道,“我手里這款導彈,是用來對付低空低速飛機的,直升機和低空飛行的戰機。”
“操作方式很簡單,首先打開發射管的蓋子,然后打開電門給導彈通電,必須要給導彈通電,否則導引頭不會工作,隨即,用瞄準環概略瞄準目標,扣動扳機后,導彈會被拋出去四五米遠,然后發動機點火,導彈射向目標。”
“這就完成了發射工作。發射之后,人員立即撤離隱蔽,因為導引頭會自動追擊目標,直到擊中目標或者失去目標自爆。”
單兵防空導彈就是傻瓜式導彈,幾乎都是采用紅外制導方式,只要概略瞄準發射出去,導彈就會自己追著飛機的屁股咬。
因為飛機的紅外特征最明顯的地方,是發動機。
“我左右兩側放著的是兩種不同型號的導彈,左邊的紅纓-1性能略差,不過,射程射高這些指標是相差無幾的。”
“要記住的是兩點,目標距離超過五公里,命中率就降低了,因此,攻擊原則第一點,盡量做到在五公里范圍內發射。”
“第二點則是,不要迎頭攻擊,最好在目標的側面進行發射。這樣一來,目標規避機動的作用會下降。”
“戰術方面,可以采取多個發射點,用兩具到三具發射器,對同一目標進行攻擊,盡可能壓縮目標的可逃逸區。”
講到這里,李干扛起毒刺導彈,說,“下面,我做一次示范。”
此時,幾公里外的野戰機場,一架米格-15加速滑跑起飛。
奇怪的是,這架米格-15的座艙里是空的!
抗美援朝后,東大裝備的米格-15還有好幾百架。
后來仿制成功,命名為殲-5,生產了七八百架后,殲-6已經開始批量生產,而且一口氣生產了幾千架。
所有,米格-15和殲-5,已經開始退出現役了。
最老的這批米格-15,被李干廢物利用,讓吳強設計了一套遙控裝置,安裝在了米格-15上面,在地面遙控操作米格-15起飛、飛行、降落。
這也許是最早的無人機了。
這種無人駕駛的米格-15,當前的用途就是靶機。
不到兩分鐘,訓練場的游擊隊隊員們就驚奇地看到一架飛機從東邊飛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