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說,“最多三天。”
方成功猶豫了一下,一咬牙,點了點頭走了。
這么大的事,放在以往,沒有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是確定不下來的。
停止拖拉機的生產,開足馬力生產坦克,在方成功看來,這等于是讓一拖自己廢掉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能。
不生產拖拉機的工廠,那還能叫拖拉機制造廠嗎?
能生產大型拖拉機的僅此一家,但能生產中小型拖拉機的,全國哪個省沒有幾家?
在這個當口停下八個月的時間,本就艱難的銷量,以后能不能再拉起來,希望實在是渺茫。
李干可不管這么多,機會給你了,你沒把握住,那是你不中用,扶不起的阿斗。
哪怕一機廠也拒絕合作,李干同樣有后手。
兩伊開戰初期,誰都沒有想到會是一場持續了整整八年的漫長戰事。
雙方都是菜雞,互啄八年,結果就是消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彈藥。
2000輛坦克算什么,再來2000輛都不夠他們消耗的。
兩伊無法從任何西方國家獲得武器裝備,甚至蘇聯都基于一些因素,拒絕為其中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裝備。
東大的優勢就在于當前的國際形勢以及反擊戰中展現出來的實力。
只有東大敢賣給交戰雙方武器。
而且有點分量的國家,都不會跳出來指摘。
這是一種奇妙的特殊環境。
饕餮盛宴送到嘴邊了,要是這樣都吃不下去,李干不如找塊豆腐裝死算了。
李干沒閑著,他對一拖的生產情況、技術實力進行了詳盡的考察。
頂著軍用精密機械設備進出口技術辦公室主任的頭銜,一拖沒有什么是能夠對他保密的。
一拖是因為開始生產坦克,才設立了臨時軍代處,目前就陳少校帶了一個中尉干事負責,歸駐985廠軍代處管。
從這個關系上來看,李干還算是一拖的監造方呢。
兩天的詳細考察下來,李干驚訝地發現,一拖的技術實力并不差,他們搞的400馬力大型拖拉機的底盤,絲毫不比坦克底盤差。
到底是農業機械的一哥啊,技術底蘊是雄厚的。
研發這塊加強國際交流和資金投入,肯定是大有作為的。
李干琢磨著說,“一拖有搞新式主戰坦克的技術基礎,你們覺得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吃個定心丸,把他們拉進新式主戰坦克的研發規劃里?”
古道風茫然地看著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