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中,c-130再一次起飛,這一次轉向西飛行。那兩架殲-10c起飛歸建,在自己家里面,自己人開飛機不需要護航。
“西北空指,軍航8433叫。”機長位置上,李干扶著耳麥,呼叫空軍指揮所。
“嗞嗞,軍航8433,我是空指,請講?!币魂囕p微的電磁干擾聲之后,空軍指揮所指揮員的聲音清晰傳來。
李干說,“我航向270,航高5500,航速600,請確認方位,完畢?!?/p>
一陣子之后,空軍指揮所回答,“軍航8433,雷達已識別,保持航向航高航速,到位報,完畢。”
“保持航向航高航速,到位報,明白,完畢?!崩罡蓲鞌嗤ㄓ崱?/p>
因為敵我識別器的信號對不上,地面雷達無法自動識別c-130為友機,所以要關閉機上的敵我識別器,應答機信號是通用的,執行這類任務,也要關閉。
換言之,誰都不知道正在飛行的c-130是什么飛行物、屬于哪里的,非常容易發生誤傷誤擊。
因此,在起飛后,機組要呼叫地面指揮,讓地面雷達把自己識別出來,給予一個臨時的編號——軍航8433。
地面雷達會根據飛機的航向、航高、航速,來計算出飛機的實時位置,然后進行掃描確認,以確保無誤。
c-130沿途所要經過的空域,地面指揮會提前清空,讓c-130有優先通過權。
(小知識:所有的空域、航線管理,都是空軍管,民航使用空域、航線要進行申請。)
這一次,李干機組既是運送一批教員專家過去,也是開辟空中貨運轉線的第一次。
也只有由他來進行,才有最大的把握。
越往西開,天上的星星就越多,進入了高原后,機組人員仿若置身在了銀河之中一般。
其實,這種狀態夜航,機組成員很容易把天地顛倒,從而發生墜機事故。
沿途的雷達跟蹤掃描著,不斷地把航線位置、所經航標位置報到地面指揮那里,逐漸形成一條不斷向石墨鎮延伸的航跡。
進入了高原后,李干把飛行高度設定在海高6000米,這是高原飛行的最低安全高度了。
西北地區的山峰,大多是四五千米的海拔,有好幾座六七千米的,珠峰甚至八千多米。
飛機這樣的地形中飛行,等于是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之間穿行,又是夜里,難度極高,危險極大。
c-130的最大速度是700公里每小時,標準載重下,只有600公里每小時出頭。
使用渦槳發動機的飛機,速度大多如此。
三千多公里,廢了六個小時,才進入了石墨機場塔臺的指揮范圍。
簡陋的塔臺上,飛行指揮員們裹著軍大衣,凝神觀察著夜空,按照程序引導著c-130做進近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