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弩相對簡單,就是將放置弩的槽子拓寬即可。
圖紙畫出來,直接讓柱子給自己造就完了。
至于鋼索上的功夫可就多多了。
沒有拉絲機器,眼下他們想要生產出粗細一樣的鋼索基本不可能,除非鑄模成型。
但鑄模成型的話,難免會有紕漏不說,還不好淬火,會導致鋼索的韌性和強度大幅度降低。
加上沒有絞合機器,用手弄出來的鋼索,質量肯定會差很多。
考慮到秦起不是單純只走人,還要運送鹽礦貨物,這對鋼索的要求就會提高不少。
主要問題,還是現在并不清楚長度,需要實地測量。
秦起先去了一趟鐵匠工坊,告訴王大錘自己要打造大量鋼索的事兒,讓他先準備著。
然后拉了幾個人帶著投石機,拿了大量繩索就出發了。
之前秦起已經看過了路線,大致需要三條棧橋就可以將兩邊連接起來。
但是因為隔得太遠,實在沒辦法預計每條棧橋所需要跨過的距離,也能只能現在去做了。
出了村子進山,很快就到了第一個山峰的位置。
一邊架設投石機,一邊給大山指定了對方山峰的三個點位。
緊接著就是用投石機,將捆著繩索的石頭打出去,這樣就可以方便的測量距離。
做完了三個點位的測量,秦起又親自過去,看看除了棧橋之外如何建造道路。
這一來二去,回村時已經是三天后了。
秦起挑選了三個點位中最近的一條,直線距離尚且有一百二十丈。
這個距離,如何把鋼索弄過去,如何把橋給架起來都是大問題。
正好王大錘那邊第一條鋼索已經手鍛出來了,秦起拿過去一稱,一算。
好家伙,這一條鋼索的重量,起碼在半噸了。
這想要通過投石機丟過去不現實,只能先架好麻繩,準備牽拉。
不過單純以手鍛的方式,要打出六條一百二十丈的鋼索,那還是太夢幻了。
秦起思考片刻,還是只能選鍛拉。
先一體成型一個大的足夠大的鋼坯,再慢慢鍛拉。
現在秦起真是無比想念液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