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這種情報,那靠的都是自己那個走南闖北的老丈人趙明河。
根據(jù)趙明河調(diào)查送來的信息,富隆信商會的生意只在安康縣本地,涉及三個行業(yè)。
分別是布、米、鹽。
這三個行當(dāng),都是民生相關(guān),就算賺不了大錢也能保本。
富隆信的米行秦起最熟,畢竟之前買米的時候去過幾回。
至于布行和鹽行,秦起都沒去過,這次也就順道過去溜達一圈。
富隆信三家商店的價格都普遍便宜,雖然其中有些產(chǎn)品質(zhì)量較次,但物美價廉之下也有受眾。
當(dāng)初買米時,秦起就去富隆信買過一次,便再也沒去的緣故,便是因為他家的雜米中,還摻雜有不少秸稈石粒沒有弄干凈。
這就是富隆信的策略,走低端下沉市場。
來到鹽店,轉(zhuǎn)了一圈,張凌岳也是眉頭皺了起來。
富隆信的鹽,也統(tǒng)統(tǒng)都是質(zhì)量最低的粗鹽,平日里砸碎了喂牲口的那種。
“咱們這雪鹽,可是最高級的產(chǎn)品,他們富隆信能收嗎?”
張凌岳更加不解了。
“收,怎么會不收,沒人會跟錢過不去。”
秦起呵呵一笑。
“你以為是他們富隆信愿意這么干的嘛?”
“無論是布米鹽,干這個行當(dāng)?shù)纳虝蟀训氖牵麄兏宦⌒庞植鸥闪诉@么久的時間。”
“他憑什么能拿到好的資源?”
張凌岳頓時恍然大悟。
“見到如此,與我心中所料暗合,我更放心了。”
“這批細鹽,富隆信砸鍋賣鐵也會拿下。”
鹽分三種,雪鹽,白鹽,粗鹽。
秦起管他叫細鹽,是想在三類鹽之外,在另立第四類出來,張凌岳一下沒叫習(xí)慣,秦起也沒去計較。
說回來,像富隆信這種商行,是拿不到白鹽跟雪鹽的。
他們只能從粗鹽中再提取一次,拿到極少量的雪鹽和少量白鹽。
要說賣,這兩種鹽人家肯定是賣過的,其中暴利富隆信肯定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