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剛泛起魚肚白,薄薄的晨霧還籠罩著溪水村,空氣里帶著濕漉漉的草木清氣。
楊家那扇吱呀作響的院門被輕輕推開。
楊三狗當先走了出來,肩上扛著那把精鐵鋤頭,右手則提著一個沉甸甸的粗布口袋里面裝滿了飽滿的土豆種薯。
他的步伐沉穩有力,眼神專注,與往日那個日上三竿才磨蹭出門,蔫頭耷腦的懶漢判若兩人。
緊跟在他身后的是楊盼娣和楊招娣。
姐妹倆雖然臉色依舊帶著病后的蒼白,但精神頭好了許多,眼神里充滿了期待。
楊盼娣挎著一個破舊的竹籃,里面是紅薯藤。
楊招娣手里還拎著一個破木桶,里面是半桶清水。
三人沉默而迅速地穿過寂靜的村中小路,朝著村后山腳那片剛剛經歷“神跡”的土地走去。
這個時辰,村里勤快的莊稼人也都陸續出門,扛著農具準備下地了。
“咦?那不是老楊家的盼娣和招娣嗎?這么早就下地了?風寒剛好利索吧?”一個扛著鋤頭的老漢瞇著眼,認出了姐妹倆的身影。
“是啊,看著氣色是比前幾天強多了,楊家真是燒高香了…”旁邊一個婦人挎著籃子應和道,目光隨即落在姐妹倆前面的那個高大背影上。
那背影扛著鋤頭,步伐穩健,在朦朧的晨光里顯得格外挺拔有力。
“嗯?前面那是誰?看著…看著有點眼生,又有點眼熟…”老漢疑惑地嘀咕,放慢了腳步仔細辨認。
就在這時,楊三狗似乎感覺到背后的目光,微微側了側頭。
那張臉在晨光中清晰起來—是楊三狗!
“老天爺!”老漢猛地倒吸一口涼氣,差點把肩上的鋤頭摔了,眼珠子瞪得溜圓,仿佛見了鬼,“楊…楊三狗?!他…他扛著鋤頭下地了?!”
這一聲驚呼不高,但在清晨的寂靜里卻像丟下了一塊石頭,瞬間激起了漣漪。
“啥?楊三狗?哪個楊三狗?”旁邊的婦人還沒反應過來。
“還有哪個!楊伍家那個混賬老三被!懶出油來的楊三狗!”老漢的聲音因為極度的震驚而拔高,引得附近幾個扛著農具的村民都圍了過來。
“不可能!你看錯了吧?那二流子懶貨能起這么早?還扛鋤頭?”有人根本不信。
“錯不了!就是他!化成灰我都認得他那身懶骨頭!可…可邪門了!他真扛著鋤頭!還…還走得挺快!”老漢指著楊三狗的背影,手指都在哆嗦。
眾人順著他的手指望去,果然看到楊三狗正帶著兩個姐姐,目標明確地走向楊家那兩畝變得烏黑油亮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