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綿綿細如絲,紅薯蔓蔓壯如繩。
陳府后院的回廊之下,一方爬滿紅薯藤蔓的菜地,在雨幕中泛著盈盈綠意,生機勃勃。
朱元璋這位明朝開國帝王,與太子朱標一同佇立于此,目光緊緊鎖定在那片翠綠之上,二人臉上難掩興奮之色,眼中滿是對紅薯種植前景的期待。
許久之后,朱元璋才戀戀不舍地收回目光,轉頭看向身旁的陳鋒,眼神中透著急切與期待,開口問道:
“賢胥,是否可以著手進行第一批紅薯種植了?”
朱標同樣滿懷期待地望著陳鋒,眼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
陳鋒輕輕頷首,神色沉穩而篤定:“春末夏初,陰雨連綿,此時土壤濕度、氣候溫度皆恰到好處,正是種植紅薯的絕佳時機。”
朱元璋聽聞,難掩心中的好奇與期待,雙手不自覺地搓動起來,追問道:“這紅薯種植,可有什么特別的講究?”
陳鋒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種植紅薯不難,裁剪健壯的莖蔓進行扦插即可。不過,若要說講究…裁剪莖蔓時,需選取留有三到五個葉片的長度,如此才能保證其后續生長所需的養分與活力。”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扦插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平插法,將莖蔓平埋于土壤之中,此方法更適合濕潤地區,能充分利用土壤濕度促進生根;”
“另一種則是斜插法,把紅薯莖蔓以四十五度角斜插入土,這種方式較為省工省時,更適合干旱地區,可減少水分流失。”
“另外,植株間距保持在一尺(約三十二厘米)左右,行距兩尺上下,這樣的間距既能保證植株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又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實現產量最大化。”
說話間,陳鋒還特意用手比劃著距離,以便朱元璋與朱標能更直觀地理解。
朱元璋和朱標聽得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恨不得立刻拿出小本子將這些要點一一記錄下來。
忽然,朱元璋笑著指了指陳鋒,打趣道:“哈哈,瞧你小子說得頭頭是道,難不成在后世也沒少種地?”
陳鋒聳了聳肩,坦然說道:“在下不才,于后世出身普通百姓之家,小學、中學皆在鄉鎮就讀。每逢周末放學,自然要跟隨父母下地勞作,也算是積累了些種地的經驗。”
朱元璋本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陳鋒真有過種地經歷,不禁感到頗為驚奇。
朱標更是如此,他自幼生長在宮廷之中,從未有過下地勞作的體驗,在他的印象里,陳鋒也不像是會種地之人,此時聽聞,心中滿是詫異,仿佛置身于迷幻之境。
驚奇過后,朱元璋大笑起來:“那更好!接下來這紅薯種植之事,咱就不操心了!有任何需求,盡管開口,只要咱能辦到,定會滿足你!”
陳鋒嘴角微微抽搐,忍不住調侃道:“說得好像您之前有多操心似的!”
“呃……哈哈,你這小子!”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一手叉腰,一手指著陳鋒,爽朗大笑起來。
也唯有陳鋒,敢如此與他開玩笑。
但仔細想來,從紅薯藤蔓的尋找,到如今即將開始的種植,他確實沒操多少心,大多事務都是陳鋒一人在操持。
不過,這小子也太不給自己面子了,朱元璋心中暗自想著,找機會個他‘穿穿小鞋’,但面上卻依舊和藹可親。
朱標見狀,也忍俊不禁,跟著吐槽道:“父皇還真是張張口就‘操心’了!”
“啊哈,連你小子也……”朱元璋哭笑不得,無奈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陳鋒笑而不語,心中盤算著,待雨一停,便立即安排早已經培訓過的人采收紅薯莖蔓,送往早已準備好的試驗田進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