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侯,以往多有冒犯之處,還望您大人有大量,多多包涵!”
“正是!陳侯,過去是兄弟們做事欠考慮,好在尚未釀成大禍,還請您高抬貴手,莫與我們這些粗人計較!”
“沒錯沒錯!還望陳侯海涵!往后但有驅使之處,兄弟們定當赴湯蹈火,絕無二話!”
“正是此理!往后只要陳侯一聲令下,哪怕是刀山火海,兄弟們也絕無半句推諉!”
“陳侯,這杯酒敬您!飲下此酒,往后咱們就是過命的兄弟!”
陳府之中,一眾勛貴不請自來,不僅自帶酒菜,甫一見到陳鋒,便爭先恐后地賠禮道歉,隨后更是輪番敬酒,熱情得令人咋舌。
這般陣仗,直把陳鋒與陳懷義父子倆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只見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永嘉侯朱亮祖、平涼侯費聚、滎陽侯鄭遇春、南雄侯趙庸等人,一個個熟稔地拍著胸脯稱兄道弟,斟酒、敬酒、仰頭一飲而盡,整套動作行云流水,仿佛與陳鋒早已相識多年。
陳鋒與陳懷義對視一眼,眼中均閃過一絲異色。
這一眾勛貴的行徑,活脫脫就是那隨風搖曳的墻頭草,哪股風強便往哪邊倒。
父子二人心中明鏡似的,怎會瞧不出這些人的心思?
無非是如今陳鋒權勢滔天,在朝堂之上一言九鼎,他們妄圖借此機會攀附上來;再者,也是擔心陳鋒秋后算賬,這才主動登門示好。
尤其是胡惟庸彈劾陳鋒的奏疏被朱元璋駁回,還遭到一番劈頭蓋臉的痛罵后,這些勛貴更是敏銳地察覺到風向突變。
他們深知,繼續追隨胡惟庸,無異于踏上一條不歸路,當務之急,便是盡快尋找新的靠山。
能在亂世之中從尸山血海中脫穎而出,成為開國勛貴,哪一個不是人精?
他們對局勢變化的感知極為敏銳,一旦察覺到胡惟庸失勢,便毫不猶豫地轉而投向陳鋒,企圖在陳鋒這里尋得庇護。
不得不說,他們在投機鉆營這方面,已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而事實也正如陳鋒所料。
陸仲亨、唐勝宗等人確實存了這般心思,朱元璋痛罵胡惟庸一事,也著實把他們嚇得不輕。
那句“入汝娘,再敢彈劾弄死你”,不僅差點把胡惟庸嚇得魂飛魄散,也讓這些勛貴們震撼不已。
由此,他們深刻認識到陳鋒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堪稱穩如磐石,不可動搖。
陳鋒遭彈劾,朱元璋非但沒有治他的罪,反而為他出頭痛斥彈劾之人,還揚言再彈劾便要嚴懲不貸。
這般情形,在大明朝開國以來可謂史無前例。
認清這一點后,這些勛貴又開始憂心忡忡。
他們擔心陳鋒會記恨往日的過節,以陳鋒如今圣眷正隆的態勢,只需在朱元璋耳邊輕描淡寫地說上幾句,便能讓他們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于是,經過一番商議,這群勛貴便相約來到陳府,一來向陳鋒表達歉意,二來表明忠心,希望能投靠陳鋒,日后彼此和平共處,甚至相互扶持。
此前,他們與胡惟庸沆瀣一氣,彼此相互照應、狼狽為奸;
如今,他們投靠陳鋒,亦是打著同樣的算盤。
他們的態度極為主動,主動得讓陳鋒都有些不知所措。
不過,陳鋒向來秉持著“伸手不打笑臉人”的處世原則,他本就不喜無端樹敵。
即便深知這些勛貴并非善類,陳鋒也無意與他們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