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海海域或灘涂發展高附加值水產(如石斑魚、龍蝦、鮑魚、海參等),通過科學化養殖(如深水網箱、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提升產量與品質。深加工環節可延伸產業鏈,如制成即食海鮮、魚糜制品、海洋保健品(魚油、膠原蛋白),附加值提升
5-10倍。
像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的蝦類養殖出口全球,單靠對蝦養殖產業鏈年產值超百億美元。
一個小漁村,如果產業鏈年產值能有百億美元,那怎么也能讓人人實現財富自由了。
不過這個很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對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而且,還是要有人管理,有人開工,不符合陳暮的定位。
第二個,就是海鹽及海洋化工產業。
利用海水曬鹽發展食用鹽、工業鹽,進一步延伸至純堿、燒堿、溴素等化工產品。沿海鹽田資源豐富,原料成本低,適合規模化生產。
例如美國猶他州大鹽湖的鹽化工產業,支撐周邊化工企業年營收超
50億美元。
但這個,不僅僅破壞生態環境,對四周的生存環境破壞也嚴重。
那絕不是陳暮愿意做的。
第三個,就是國際物流與港口經濟。
依托天然良港發展集裝箱運輸、散貨物流,成為區域貿易樞紐。港口經濟可帶動倉儲、報關、航運代理、臨港工業等上下游產業,形成“港口-產業-城市”聯動效應。
像新加坡港憑借自由港政策,成為全球集裝箱樞紐,帶動金融、貿易、航運服務業,人均
gdp超
7萬美元。
但這個港口,陳暮一個人可吞不下,那是屬于鵬城市的。
而且,那對環境破壞也大。
陳暮如今絕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遭到各種破壞。
第四個,跨境貿易與大宗商品交易。
沿海地區便于開展進出口貿易,尤其是大宗商品(原油、煤炭、糧食、礦石)的中轉、加工、交易。通過建立交易市場(如原油期貨交易所),掌握定價權。
例如迪拜依托港口發展石油貿易,建立迪拜商品交易所(dgcx),成為中東貿易中心。
但這個,一次石油泄露,四周的海洋就徹底毀滅了。
陳暮更不可能去做了。
所以,陳暮給漁民村找到的第三條路,就是高端濱海旅游與度假地產。
依托海灘、海島、海洋生態景觀發展旅游業,包括濱海度假村、潛水、游艇、郵輪、海洋主題樂園等。高端旅游客單價高(如私人海島度假日均消費超萬元),且可帶動地產、餐飲、購物等消費。
現在,陳暮已經開始打造了。
將漁民村附近1028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打造成為一個高端海濱度假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