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總工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他已經看到了這項技術應用后的美好前景。
“太巧妙了呀!原來的慣性思路,是如何加強高壓鍋的鍋體材料和密封性。可是林火旺同志的這個思路,卻是另辟蹊徑,直接從源頭上將高壓鍋爆炸的可能性給掐滅了。”
一名技術員也對林火旺的設計思路贊不絕口,在他看來,這絕對是一種突破傳統的創新型技術。
“太棒了,你看他設計的氣閥。這樣非但效果更好,甚至連成本也會降低不少。”
“制造這樣一個高壓鍋,材料上的成本,恐怕連十塊錢都不到吧!并且不需要什么高超的生產線或技術,就我們廠里的高工就能手搓出來。”
“如果能上一個生產線,將鍋體和氣閥等零件,都批量生產的話,那……生產效率將會非常驚人。”
“完全沒問題呀!鍋體的形狀又不復雜,我們現有的好幾條生產線,雖然老舊,但稍微改一改的話,絕對可以改裝成高壓鍋的生產線。”
……
技術科的其他技術員們,一個個也都是興奮非常起來。
畢竟,他們在吉省通用機械廠這么多年,基本上是空有一身本事,卻沒有找到能夠發揮的地方。
吉省通用機械廠的機器設備雖然整齊擺放,但大多陳舊。技術員們每天面對這些老設備,心中的抱負難以施展,空有一身技術卻無處可用。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研究這幾條老生產線,解決各種故障和問題。
平日里的工作,都在昏暗的資料室里,翻閱著已經泛黃的老生產線說明書,努力尋找解決設備故障的方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這樣單調的工作。
像新開發一款產品的創造性工作,幾乎是沒有的,畢竟誰也承擔不了開發新產品失敗的風險。
加上,之前幾年,因為備戰的原因,軍工方面的訂單又非常多,吉省通用機械廠壓根就沒有多余的產能,去開發什么新的民用產品。
這便導致,現在吉省通用機械廠需要一個新的拉動產能的產品,一時半會壓根就搞不出來。
但現在林火旺拿出了這么一份高壓鍋的改進設計圖,立馬就引燃了所有技術科技術員的創造熱情起來了。
甚至,孫廠長都還沒有發話,已經有技術員,找到了在場來的高級鉗工和高級焊工等,拿著設計圖紙和他們商量了起來。
車間里,技術員們拿著圖紙,匆匆走向高級鉗工和高級焊工,臉上帶著興奮與急切,與他們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如何將設計變為現實。
“王工,你看一下,一個小時之內,能不能搞出這個鍋體來。”
一名技術員滿臉期待地看著王工,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勢必要在一個小時內搞出鍋體來。
“張工,這個閥門,我們做的閥門和它類似,只是這里和這里改了一下設計。馬上搞一個出來看看怎么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