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親是日本人,她算是中日混血,自幼便對中國的歷史和人文懷揣著濃厚的興趣。
所以,當聽到父親林同春提及可以申請前往一些中國的大學留學,親身去體驗中國的生活時,小林惠子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向父親提出了這個想法。
經過一番細致的考察與研究后,小林惠子放棄了最初的選擇——北京大學,轉而挑選了距離日本更近的吉林大學。
來到中國后,一切都讓她感覺既新鮮又熟悉。
流淌著中國人血脈的小林惠子,走在春城的街頭巷尾,心中滿是親切與熟悉之感。
然而,當進入吉大開始正式學習后,小林惠子心中漸漸涌起一絲失望。
學校的老師們水平相當不錯,彼時的吉大,已經有眾多高水平的教授在平反后重新回到教學崗位。
他們所傳授的中國歷史與文化知識,相較于小林惠子在早稻田大學所學,更為廣博且富有深度。
聆聽了中國教授們所講授的文學與歷史課程后,小林惠子情不自禁地用“小國寡民”“彈丸之地”來形容自己自幼生長的日本,內心由衷覺得日本整個國家的格局與泱泱華夏大地相比,實在是相差甚遠。
而讓她深感失望的是吉大校內這些工農兵大學生的素質與水平。
她滿心疑惑,為何中國國內能夠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會是這樣的水平呢?
有些學生甚至連一些常見的漢字都認不全,稍微生僻一點的字,他們的認知程度竟然還不如她這個日本人。
所以,小林惠子在學校里幾乎沒有什么朋友,一方面是因為她日本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則是能夠與她暢快交流的同學實在太少。
更不用說在吉大校園里,幾乎找不到懂日語的學生。
正因如此,當她在圖書館偶然看到林火旺在認真翻看日文雜志和資料時,自然而然就激動地走上前去與他攀談起來。
豈料,林火旺的注意力依舊牢牢鎖定在手中的日文報紙上,并不太愿意與她深入交談下去。
“我確實懂一點日文,現在我想通過這些日文報紙,了解一下當下日本本土的情況?!?/p>
林火旺語氣平淡地說完,便又低下頭繼續看起報紙。
“你要是想了解日本的情況,完全可以問我呀?
我家在神戶,東京和北海道一帶我也經常去,我之前就讀的大學是早稻田大學,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呢?”
小林惠子熱情滿滿地說道,可林火旺只是禮貌性地點點頭回應道:“有聽說過,是很不錯的大學。
不過,我現在得走了,咱們有機會再聊吧!”
說著,林火旺將資料整理收集好,合上自己的筆記本,便打算返回招待所,進一步完善項目計劃。
他面帶禮貌的微笑,與小林惠子告別。
“啊?你這就要走了嗎?
林火旺君,能否告訴我你的工作單位呢?
我要到哪里才能再找到你呀?”
小林惠子見林火旺真的要離開,頓時流露出失落的神情,趕忙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