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是會在全國文藝青年群體當中火起來的,自己這個無名之輩,怎么配跟在后面寫賞析呢?
到時候,可是要被成千上萬人品頭論足的啊!
再說了,她因為托關系來《詩刊》上班,已經夠惹人眼的了。
父親告訴她,在《詩刊》內一定要低調和謙虛,對前輩們一定要尊重尊重再尊重。
她又怎么可以,霸占住這么出風頭的一個機會呢!
然而……
主編嚴辰卻擺擺手說道:“你能寫好的。別的不說,就剛剛你說的那些話,整理整理,再擴充一些,就夠資格了。
我認為,你寫的賞析,很到位。
富有年輕人的活力,是我們這些老家伙們,所品味不出來的。
而且……”
說到這里,主編嚴辰也是突然想到什么,知道李英是怕在老編輯們面前出風頭,搶了他們的機會。
于是,又再一次補充說道:“而且,誰說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后面只能跟一篇賞析了呢?
我打算這一次的主打詩賞析,搞兩篇吧!
一篇李英寫,用年輕人的視角來寫,就我剛剛和你說的那樣就行。
另一篇嘛!就由葛副主編來寫吧!
你的文筆老道,又是知名的小說家,可以嘗嘗用另一種視角來寫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賞析。”
這一下,兩篇賞析并行,也算是緩解了一點李英所面臨的壓力。
而且這樣的一份殊榮,說她不想要,那肯定是假話。
“好!既然這樣的話,主編,我就試試看。
如果寫得不好,您就直接說,千萬不要強行用,我真怕到時候賞析的不到位,被全國的詩歌愛好者們給罵慘了。”
李英點點頭,接下了這個任務。
而這時,立馬又有編輯好奇地問道:
“李英,你還沒說。
這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作者是誰呢?
又是什么樣的身份?是文化工作者,還是學者,還是工人……”
“對啊!我也很好奇,能寫出這樣灑脫幸福的詩歌來。這作者應該還是個年輕人吧?”
“不不不!年輕人大多狂妄,哪寫得出這種愜意中帶著瀟灑的詩句來呢?
必定是一名已經歷經塵世滄桑的老教授!”
……
正當幾名編輯為了詩歌作者的身份而互相猜測與爭吵時,李英笑著說道:
“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歌作者,是一名下鄉知青。